引文:
在京東JD+一周年發布會上,作為中國智能硬件產品最大的渠道商之一,京東發布了自己的智能硬件統計數據:從2013年12月份到2014年12月份,京東智能硬件的頁面瀏覽量(PV)增長160%,銷售額增長了280%,年銷售675萬訂單量,866萬件商品,智能產品在售數量從數萬上升到數十萬。根據《2014-2017年中國硬件行業市場前景分析與投資發展規劃研究報告》預測,2015年國內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隨著智能硬件技術和傳統家居業結合,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有望在短期內突破千億元大關。
所以說中國的智能硬件市場正在進入快速上升通道,這應該是無爭的事實。
智能硬件市場,正成為各大公司、企業爭奪的戰場。
現在很多人、很多圈子都在討論智能硬件,但就現階段而言,國內市場并未真正出現多少顛覆性創新的智能硬件產品,并且很多智能硬件產品的市場化進程仍需時日,偶爾會有某些爆款產品出現,但也大多曇花一現,這一點在京東公布的智能硬件統計數據中也十分明顯,這就是京東提到的智能硬件市場的“長尾效應”。
智能硬件市場面臨各自為營的尷尬
在當下智能硬件市場中,目前已經發展成熟、市場化程度較好的智能硬件產品如:智能手環、手表(可穿戴類產品)、智能插座(智能家居)、網絡盒子(家居)、智能攝像頭(安防)幾類產品。
從京東公布的銷售數據看來,購買上述四類類別中任意產品的用戶約在135萬,而累計購買過四種產品的只有255人。2594:1的數字差異背后并不是用戶對智能硬件產品的不認可或者遲疑,而是因為目前的智能硬件市場大多創客企業、生產制造商各自為營,設計制造的產品大多為獨立個體,但真正帶給用戶的智能體驗絕對不是單一產品產生的效果,需要的是集群效應。在這方面產品線布局多的廠商會占有一定有事,當然也不盡然。
因為智能生活的未來,將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所以,如果以單一產品發展,很難讓用戶在使用的時候將智能硬件的優勢體驗發揮到最大,因為用戶需要在使用產品的時候,不斷重復設置各種APP、網絡環境等,這并不能讓真正智能生活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智能硬件發展需整合多方資源
除了智能硬件產品層面的尷尬,從設計層、制造層而言,很多創業者也面臨著供應鏈困境,有些產品空有好的理念卻并未享受市場化帶來效益。智能硬件不僅是硬件,更大的是“智能”,既需要對硬件部分的生態鏈產業鏈,既要整合資源、交流溝通合作,還要多領域合作,另外軟件操作系統方面,在應用、云端的服務方面,同樣需要去開發整合,智能硬件是需要將產業鏈和生態環境整合。
電子元器件企業作為智能硬件生態鏈的上游企業,智能硬件產品的產能提升以及市場成熟度提升很大程度上都受到電子企業的影響。一件設計完整的智能硬件產品,從最初生產也許會經過器件供應商、芯片商、代加工工廠、代理商、渠道商等多個環節,這是以智能硬件的誕生、制作周期為維度進行的劃分,而在這條劃分軸中還穿插涉及了資金融入、媒體曝光、設計研發、技術改進等縱向坐標,這些構成了完整的智能硬件產品生態鏈,缺一不可。
電子元器件企業需配合、協同發展
智能硬件不同于傳統硬件,對上游電子元器件會有很多非常規需求,而這對于部分標準化、量產化的電子器件廠商而言,既然尚未體驗到智能硬件放量后帶來的利益,也許會觀望觀看,也許會有些許嘗試,更多的是盡管知道智能硬件廣闊的市場,但何時涉入其中該如何涉足是值得思考的。
相比傳統時代,互聯網時代具備著顛覆性創新精神,就傳統硬件而言用“更新”比較妥帖。隨著需求的提升,簡單以對半導體的性能與容量將以指數級增長,按摩爾定律推算: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技術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就需要上游電子企業在生態鏈上協同創新,才能不斷地讓智能硬件產品更新迭代,也才能緊緊跟隨到用戶需求和體驗的腳步。
所以在目前中國而言,智能硬件市場的發展,不僅僅是技術和創新的問題,還有更多供應鏈關系需要協同發展。
在中國智能硬件市場在保持高速成長的同時,需要一些初具規模的智能生態體系更加強化推廣,從而推動智能硬件產業生態鏈上更多伙伴的成長,才能讓智能行業更為健康、用戶受益。今年6月,由慧聰網主辦的首屆智能硬件創新峰會將在深圳舉辦,此次峰會以智能硬件的視角,聚焦電子產業生態鏈,同時融合了智能硬件方案圈、產品圈、媒體圈、云平臺圈、以及創投圈五大陣容,共同探討現代智能硬件產業的多贏發展。
智能硬件產品的未來,需要的是發散、開放、穩健、健康的生態鏈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