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小米參加聚劃算的“打臉”銷售成績,似乎讓兩年前那個可以橫行千里、睥睨一切的聚劃算在如今幾乎“裸奔”的形勢下難以遁形。
當美麗說、蘑菇街、口袋購物等一批新興的移動電商在享受資本的狂歡時,作為老牌的淘寶官方團購平臺聚劃算卻在黑暗之中苦苦掙扎。
就在最近兩天,關注度如日中天的小米在聚劃算中銷售數量的截圖在微博和朋友圈引起瘋狂轉發,在截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小米產品在聚劃算中可謂是一敗涂地:截止到1月8日21:40,小米所有在聚劃算銷售的產品搶購數量均不過一萬臺,包括小米的主打產品599元的紅米1S和899元的紅米Note也僅僅分別售出了9207臺和3931臺,而在小米所有參與聚劃算的28款產品中,銷售數量沒有超過100的多達17臺,像小米電視和小米平板則僅賣出了14臺和7臺。
多么恐怖的一組數據!7臺!賣了近兩天,不超過10臺哎!要知道,這可是在聚劃算,分分鐘沒能刷出幾萬單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而且此次小米參加的可是聚劃算在2015年重磅推出的品牌閃團,其在推出之時信心滿滿的表態還言猶在耳,“品牌閃購的目標商家是年銷售400萬以上的商家,符合條件的商家約有6萬個”、“3天賣200萬將是很平常的事情”、“品牌閃購是聚劃算在2015年的一項重中之重,定位是成為賣家出售尾貨、積壓貨的一大渠道”、“參團商家預熱2天,售賣3天,每次參團款數上限為150個。針對細分人群進行產品個性化推薦,并將以場景化推動品牌營銷”……
如果說小米參與聚劃算是因為賣的大多是過季產品、價格優勢不大而導致銷售不佳還情有可原的話,那么其余在聚劃算首頁,跟小米同時參與品牌閃團的商家銷售成績那就是結結實實的打臉了:在聚劃算首頁品牌團的6個banner位中,截止到1月8日22:20,小米的售賣量僅次于“新農哥”排名第二位,其余的都沒有過萬。
這樣的銷售數據已經很難讓人想到以前的那個聚劃算了。兩年前的聚劃算可以說是如日中天、睥睨一切,還記得在當時,團800把團購市場分為服務和實物兩類市場,從銷售額上來看,聚劃算一年200多億的銷售額幾乎等于美團、點評、拉手、窩窩、嘀嗒等等所有團購網站的總和。當時團800還做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圖片,聚劃算幾乎以一己之力和所有的團購網站像蝴蝶的兩個翅膀,絢爛奪目。
但現在,對于聚劃算來說可以說是往事如煙……實際上,聚劃算之所以淪落至今早有先兆:
表現一:美麗說、蘑菇街的快速崛起。
美麗說和蘑菇街最開始,其實就是一個“販賣流量”的平臺,通過大量在QQ空間采購流量,賣給淘寶賣家,賺取淘寶客傭金和購買流量成本之間的差價。這相當于從騰訊買流量賣給淘寶,自己中間通過PGC的一些內容,將購買的流量從少變多。這個出奇簡單的模式,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其實根本原因就在于賣家的意愿。賣家之所以愿意從美麗說、蘑菇街購買而非聚劃算,關鍵在于價格——眾所周知,從2012年開始,聚劃算多達幾萬的坑位費早已將小賣家驅逐出了賽場,聚劃算已經成了大賣家的舞臺,聚劃算的離心離德可以說給現在敲響了第一聲喪鐘。
表現二:聚劃算的離心離德早以“不劃算”。
由于聚劃算高額的廣告費,使得大賣家需要想到“好辦法”來減少虧損,因此一些先提價再聚劃算的策略成為了賣家上聚劃算的必備攻略,這些對于用戶而言,實際上就是在聚劃算并不能找到真正便宜的產品,這與用戶上聚劃算的初衷相悖。而隨著淘寶封殺第三方導購平臺,聚劃算更是成為了官方的獨苗,無論是大賣家還是小賣家都沒有了太多的路可走,于是,我們能看到抱怨聚劃算的消息比比皆是,而這使得聚劃算變得離心離德,逐漸失去了賣家的擁戴。
表現三:聚劃算始終難以擺脫刷單問題
百度搜索一下聚劃算刷單有超過2500萬個搜索結果,甚至在這些搜索結果中,不乏一些備受賣家擁戴的專業刷單工具。上聚劃算為什么要刷單?原因有兩個,一方面,從賣家的角度,刷單可以增加自己的銷量,從而提高淘寶搜索排名,而且如果自己刷單,可以減少低價售賣的虧損;另一方面,從聚劃算的角度,因為本身的銷售能力的下降,刷單最起碼可以掩蓋一切,盡量維護一個虛假的繁榮。而且對于聚劃算的員工來說,銷量的提升來完成KPI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雖然聚劃算一度為虛假營銷和腐敗進行了大力度懲處,甚至還搭進去一個總經理,但最終仍然無法回避大家對聚劃算的質疑——“聚劃算早已不是什么清庫存的平臺,而是成為了賣家唯一在規則范圍之內的的合法刷單渠道”。
因為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關注導購領域,所以和朋友專門探討過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造聚劃算,讓它能夠恢復以前的榮光,最后沒有能夠找到合理的辦法。原因無它,在淘寶的體制下,聚劃算想要得到重生,不是說沒有可能,但是很難。
簡單解釋一下,其實主要是大公司的心態。淘寶本身需要從外部購買流量,也需要靠流量賺錢,對于聚劃算的流量,淘寶本身會認為這就是我本來的流量,賣給賣家就應該這么多錢,它不會像美麗說和蘑菇街那樣,認為倒買倒賣中間的差價才是自己賺到的。這就像一個人用10塊錢進了1000盒餅干,前900盒都賣了12塊,但最后100盒只賣了11塊,他會認為自己最后賠了100塊,而忘記了自己算下成本還賺了100塊。
互聯網行業有一句話經久不息,“騰訊強在產品、百度強在技術、阿里強在運營”,聚劃算作為一個最需要運營的平臺,最后能否完成救贖或許才是真正體現一個世界級偉大公司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