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專利部署是一場馬拉松,無論是自身研發積累,還是聯合研發、收購,都不是一個速成項目。缺失了專利盔甲的小米就像一個裸奔的巨人,充滿力量但無任何安全保護。和早年進擊海外手機市場的中興、華為類似,小米注定要為成長買單。
小米的專利麻煩正在源源不斷地來,這既在雷軍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緊隨華為、中興在國內向小米等廠商發出專利律師函之后,愛立信近期在印度起訴小米專利侵權,并提出訴前禁令,要求小米在解決此專利糾紛前,不得在印度銷售相關產品。
愛立信方面稱,在過去三年時間里,愛立信一直在與小米就專利許可授權展開對話,但小米始終拒絕以任何方式回應。
這與中國手機產業的專利現狀有關。手機設計制造業屬于知識產權密集產業,但中國絕大部分手機廠商其實一直游離在專利體系之外。換言之,除了已經成功進軍國際市場的華為中興等公司,其他手機公司,其實并沒有向高通之外的公司繳納專利費的習慣。
以手握大量終端專利的諾基亞為例,全球智能手機業務相關的企業中,只有20%沒有跟諾基亞簽署相關專利的授權,而這20%的公司,幾乎都在中國。中國僅華為公司一家向諾基亞支付專利費。
中國尚未健全的專利法律體系、豐富的用戶資源和發達的供應鏈體系催生了一批野蠻生長的手機廠商。以小米為例,小米手機殺入市場僅三年,今年十月就成為全球第三大出貨廠商,僅次于三星和蘋果。而且,在后二者分別下跌8.2%和0.9%市場份額的趨勢之下,小米竟然實現了211.3%的增長率。
此外,包括ViVo、OPPo在內的手機廠商,亦在專利裸奔的狀態之下,成為中國特殊產業環境之下的一批隱形富豪。
這些公司市場份額均在國內前十,但在專利上的部署十分孱弱。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中國專利公布公告內容顯示,OPPO、小米、vivo(步步高)、魅族的發明授權分別為103、10、7、4件。
隨著中國手機產業的做大做強,這樣的狀態其實已經越來越難以為繼。仍以小米為例,從兩年前開始,雷軍已經意識到小米在手機專利方面的隱患。雷軍牽頭設立了專利團隊,并設定了每年1000件專利申請的KPI指標。
不過,這種依靠自身研發產生專利的速度實在太慢,因此,雷軍又采用了引進了高通投資,并加大和上游芯片廠商合作力度的方式來提升專利積累速度。2012年,小米成立了一家名為智谷的專利公司,主營業務為創新投資、產學研協作創新、知識產權運營。
今年4月,小米聯手金山、TCL等在中關村發起設立中國首支專利運營基金,預計募集3億元人民幣。一期重點圍繞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匯聚專利資產,希望5年儲備大批核心發明專利。此外,有專利界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小米還通過專利基金,在全球收購專利。
可以看出,小米的專利策略與華為、中興自研式專利積累并不相同,通過自身研發、收購、聯合產業鏈等方式,小米悄無聲息地為自己搭建了一個即將成型的專利網。
據不完全統計,小米正在申請中的專利,已經超過1000項。在小米的戰略里,這些“將要成熟的麥子”,會成為小米進一步擴張海外市場的有力武器。
但專利部署是一場馬拉松,無論是自身研發積累,還是聯合研發、收購,都不是一個速成項目。缺失了專利盔甲的小米就像一個裸奔的巨人,充滿力量但無任何安全保護。和早年進擊海外手機市場的中興、華為類似,小米注定要為成長買單。
一流企業做專利,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越來越多的中國手機公司正在狂奔在一流公司的路上,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科技世界里,得專利者才能得天下。因為,專利積累將不僅象征一個公司在手機設計和制造領域的技術實力,也是企業用以狙擊競爭對手的有力武器。
小米的麻煩剛剛開始,更多的專利糾紛正在醞釀之中,中國手機廠商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層出不窮,但技術創新卻長期缺位。無論選擇何種路徑,提升自身技術創新實力將是屹立未來商業叢林的基本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