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付費和免費之爭從未停止,但大多數人還是偏向后者,認為網絡上的東西都是免費的,比如:軟件、音樂、視頻、圖書……為什么突然想到這個問題?其實也很偶然。最近我發表在iDoNews專欄的一篇文章《樂小寶之后,樂視為什么還在擴展產品線?》被某報記者剽竊,公然刊發登報并署上了其自己的名字。遇到這樣的事情,我當然很憤怒,幾經周折找到當事記者,他的回應也令我大跌眼鏡,他覺的發表在網絡上的文章拿過來用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后來就這個問題,在百度百家作者群里交流,發現這樣的遭遇并不止我一人,最后問題歸結到互聯網免費的慣性上。當然我那篇文章的侵權問題已經解決,我也不想像長舌婦一樣喋喋不休,今天就趁著這個引子說下互聯網免費的慣性問題。
互聯網免費慣性的由來
在2009年之前,中國互聯網領域僅僅有一個妖孽性的存在在收費,那就是殺毒軟件,除此之外可能也就是各種“VIP”了。其實我們現在就可以審視下身邊的電腦,仔細的找一找,我們在哪些方面付費了?恐怕很多人都是和我一樣,除了當初購買硬件和接入網絡服務再也沒有付費過。而我們也理所當然的認為,網絡就是自由的,我的下載和上傳都是我個人的權利,這也要付費?開玩笑!這就是互聯網免費的慣性。
要追根溯源,番茄花園、雨林木風以及深度技術、蘿卜花園、電腦公司CHOST版等一批盜版系統的影響可謂深遠,這些我們熟悉的名字引領著中國網民瘋狂擁抱互聯網,但也給我們深深地植入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免費。從XP開始,很多人都是這樣,從好奇到驚訝到享受,所有人任性地體驗著互聯網的一切,幾乎沒有一個人反省,我們的任性也許并不合法;我們的行為也許無異于偷竊。當然XP系統的開放性從另一方面也縱容了我們的任性,免費的軟件太多,讓我們目不暇接。我們可以隨意的下載安裝卸載,從MSN、QQ到免費郵箱;從盜版office、盜版PS到盜版殺毒軟件,我們的手也不知不覺地從免費伸到盜版……隨后我們的瘋狂也被互聯網版權監管的缺失解釋為合理,無休止的影視劇、音樂、圖書的下載、上傳成為互聯網公開的“免費午餐”,這些所謂的“免費”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已經形成慣性無法停止……
“慣性”正在面臨“急剎車”
2014年,在國內互聯網企業中,有個詞很火,那就是“生態”。樂視要建自己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小米也要完善自己的“軟件+創意周邊(硬件)+內容+生活”智能互聯生態圈。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不管是樂視還是小米,在各自的生態圈中,內容無疑都是很重要的一個鏈條,也是最涉及版權最多的一個鏈條。在經歷幾次“版權大戰”之后,快播被舉報查處出局,在觸及版權層面的動作,各個企業也是小心翼翼。隨著版權監管力度的提升,為了維持內容的鮮活,各個內容平臺在引進版權內容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有投入就意味著要索取回報,這就意味著我們以往享受的互聯網免費的內容或許講面臨著收費的壓力。
與此同時,近日一批字幕網站、影視劇站相繼關閉,也似乎在暗示著國內版權監管收緊的現狀。究其原因我們可以想象下,視頻網站花費巨大地購買版權,肯定也會精心維護版權的收益,非法下載、上傳和傳播無疑是其盈利的攔路虎。打擊盜版層面,國家意志有,但是眾多內容平臺的商業意志也是起了巨大作用。可能很多人會說,影視劇下載站點總會“春風吹又生”適應各種環境在夾縫下生存,我們依然可以享受到免費的影視劇。對此我也深表認同,但我們看的不是犄角旮旯,從大環境、大趨勢來講,付費時代已經悄然臨近。不管我們由于互聯網免費的慣性能否適應,都不得不做好會面臨“急剎車”的準備,說不定明天醒來,互聯網所有的視頻都要付費觀看了。
免費和付費將共存,但界限將會清晰
付費時代來臨,并不代表免費一定會終結。一些需要做用戶運營的產品QQ、微信等會一如既往的堅持免費模式,利用人頭紅利和平臺優勢來做增值性盈利,雖然對用戶是免費,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還是用戶買單。免費在這個時候只是產品推廣的策略,降低用戶進入的門檻,以最快的速度提高用戶基數體現平臺優勢。在2013年有兩件大事,那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產品,百度導航和高德導航先后宣布免費,被看作是放低身段搶占市場的成功案例。是收費還是免費,要企業根據自己的發展策略來定,并不是由時代決定。所以我認為在未來,付費會成為常態,但免費也將共存。
免費或者付費或許本就不是互聯網方向性的東西,也不存在未來互聯網是免費的時代還是付費時代,未來的互聯網應該是免費和付費共存,但界限將會清晰。版權監督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用戶清晰的明白哪些要付費,哪些是免費,只有明確了這兩點,未來,互聯網才能健康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