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此前預料的一樣,小米雙11促銷中兩次奪冠,以15.6億元的交易額秒殺對手。與此同時,小米10億美元貸款已經獲批,上市也按計劃有序推行。從曬年交易額,到雙11沖量奪冠,小米都是在為上市造勢。
盡管不少媒體和業內人士并不看好小米,包括筆者在內,可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270億的年營收,34.6億的凈利潤,足以支撐小米成功上市。
在雙11再次奪冠后,國內自主品牌陣營中似乎已經無人威脅到小米的地位。一向高傲的小米員工,或許又可以挺起腰桿,嘲笑那些友商們了。只是,小米或許不清楚:狂奔在上市大道上的小米,最大的敵人不是中華酷聯,不是三星和蘋果,而是自己!
布局中暗藏危機
風投圈的人都非常清楚一點,小米上市最大的資本是布局。小米400億美元的估值,也是歸功于雷軍的布局。從智能手機到構建移動互聯網生態鏈,再到智能家居,雷軍的格局已經初具雛形,只是談不上根基。
從表面來看,憑借MIUI搭建的移動生態鏈正朝一個規模化邁進,7000多萬用戶規模,是小米驕傲的資本。事實上,MIUI的用戶規模至少達到億級別,才更具價值。按照MIUI的用戶增長態勢,過億是So easy。
其實不然,MIUI用戶規模在突破7000萬后已經迎來一個增長瓶頸。從雙11促銷來看,米4滯銷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低端的紅米系列異常火爆,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MIUI向億級規模加速前行。當然紅米火爆推動MIUI用戶增長也有負面效應,即低端用戶對MIUI系統的忠誠度,以及活躍度,與小米高端用戶有非常大的差距。
榮耀的狂追不舍,對小米低端用戶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此外,低端紅米用戶對MIUI的貢獻,僅僅是數量上的增加,很難為MIUI生態做出貢獻,這是小米移動生態布局潛在危機。顯然,小米也意識到這一點,開始發力視頻,這也是小米上市時最重要的一個故事。
然而,小米似乎忘記了政策對樂視產生的致命影響。眼下,樂視CEO賈躍亭遲遲不回國,引發了諸多猜疑,樂視生態鏈隨時崩盤不再是危言聳聽。不可否認,小米試圖通過入股愛奇藝和優土來避免政策風險,岌岌可危的樂視也是走的這條路,事實證明,小米復制樂視模式的模式行不通。
智能家居這個布局雖然很吸引資本,但小米路由器上市遭遇重挫,讓智能家居這個美夢破碎。未來,小米上市的故事中,移動生態和視頻娛樂是主角。MIUI增長乏力和視頻娛樂業務潛在的風險,是小米布局暗藏的危機,而且是風險不可控的危機。
品牌價值縮水的無奈
自從小米將第一代手機的價位鎖定在1999元之后,后續的產品價格一直在走下坡。雙11促銷中,紅米手機599元拋售,再次拉低了小米手機售價的最低紀錄。或許很多人認為,在激烈的競爭之下,小米手機降價亦是必然。
從品牌價值的層面來看,小米在價位上的陸續失守,對應的是品牌價值的縮水。在產品布局上,小米并沒有一款能夠讓品牌實現溢價的產品,這可以說是小米布局中最大的一個硬傷。
的確,號稱小米死對頭的華為,低端產品榮耀售價與紅米接近。可我們不要忽略一點,華為高端產品有Mate7和P7,其中華為Mate7高配版售價已經逼近4000元。再來看小米的布局,為了追求銷量一味向更低的價格區間延伸,讓小米從一個為發燒而生的品牌,淪為一個低價品牌。
在小米手機售價已經跌落至599元的區間后,既便小米再推出高端產品,來提高小米品牌的溢價,也喪失了最佳的機會。以紅米這款低端手機來說,在做工上與華為榮耀要差。同一價格區間的產品,做工不及其他品牌,小米靠什么實現品牌溢價?靠MIUI嗎?
從用戶的反饋來看,大部分紅米手機用戶對小米的認知,不是MIUI,而是價格。小米試圖像蘋果一樣,靠iOS系統實現溢價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蘋果的高端用戶是非常在意系統流暢性的。
據可靠消息透露,小米將在2015年底完成上市。來自手機供應鏈的消息稱,小米下一代產品售價將鎖定2500元以上的價格區間,這是小米進軍高端以此提高小米品牌溢價的必然之舉。此前小米用低價高配的殺入市場,多年來留給用戶的廉價形象,是很難用一款高端產品來打破的。
小米試圖推中高端手機,說明小米已經意識到了品牌價值縮水的嚴重性,可惜這一步邁得有點晚。追根溯源,小米品牌價值縮水的無奈,是雷軍在產品布局上犯的一個錯,畢竟雷軍不是神,也會犯錯。
管理機制重構的大考
從金山到小米,雷軍都存在管理上的短板。初期,小米的盤子不太大,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并不明顯。從最初屢屢上頭條,到現在負面纏身,小米在管理上的問題越來越尖銳,首當其沖的是公關團隊。
負面是任何一家企業無法避免的問題。通常情況下,處理輿論負面是公關團隊的職責。小米公關團隊陣容很強大,都擁有豐富的媒體經驗,了解媒體的需求,這對小米品牌的輿論傳播立下了汗馬功勞。資深媒體人轉型做公關,缺乏負面輿論的處理經驗。正因于此,在點膠門、黃牛門等一系列負面事件發生后,小米公關團隊并沒有第一時間妥善處理。
其實,早在移動電源爆炸事件的處理上已經暴露出公關團隊的劣勢。每次移動電源爆炸,小米統一的口徑都是山寨產品,這種老套的手法符合媒體人處理危機公關的思維。可這些轉型做公關的資深媒體人并不清楚一點,任何一個理由說多了,都會引發消費者的質疑。所以,在最近一次小米移動電源爆炸后,網民的第一反應就是,小米會說這是山寨產品。最后,網民的說法應驗。
除了公關團隊外,小米管理架構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谷歌前副總裁巴拉,新浪網前總編陳彤如今都成為了雷軍的戰友,這些明星人物,對小米的運營究竟能夠起到什么作用呢?透過小米海外拓展的情況來看,巴拉在小米的作用更像是為小米上市背書的明星人物,并沒有為小米海外市場拓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因為小米在海外市場是復制國內市場的模式。
此外,小米在智能電視和智能路由器上的受挫,從側面也反應出小米管理上的問題。當小米路由器遇到運營商兼容性的問題后,雷軍并沒有意識到做智能家居還需要擁有運營商背景的資深技術人才。
來自多個渠道的可靠消息稱,小米內部已經啟動上市程序。即將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小米,如果仍舊沒有一個專業高效的管理團隊,那上市緘默期的各種問題尤其是負面輿論,會讓小米很頭痛,甚至會影響上市的進程。
對于小米而言,雙11奪冠過后就要為IPO沖刺。客觀地說,以小米當下的成績,上市已經沒有任何障礙,競爭對手的抹黑也不會阻擋小米上市的腳步。但小米必須清楚一點:小米前進路上的頭號敵人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自己。如何彌補過去的不足,超越自己創造的輝煌記錄,是小米必須慎重對待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