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雙十一終于落下了帷幕,這個初衷為光棍準備的節日,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成了光棍的受難日。購物車沒人清空,支付寶沒人打錢,看著一連串眼花繚亂的數字,有的只是審美疲勞。
在光棍節誕生后不久的幾年時間里,光棍的標配只是一串糖葫蘆,到后來,變成了搶購、血拼,到今年天貓的交易額達到了驚人的571億。雙十一的瘋狂還能持續多久?或許數字能告訴我們些什么。
第一,交易額陡增VS物流短板。從近六年的變化曲線來看,阿里在雙十一的交易額從2012年開始出現陡增趨勢,這也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有很大關系。但是,這種陡增的態勢面臨著幾個不確定性因素:
首先是物流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開始,物流方面的壓力就逐漸暴露出來,一度引起了央視的關注。而今年的雙十一,全國快件總量將超過5億件,比去年的3億件增長超過60%,快遞的壓力是平常的7倍,而據媒體報道,快遞公司向電商收取的費用每單約4~5元,除去成本每單只賺0.3~0.5元,盈利水平僅在5%左右。盈利低、壓力大,快遞公司還有多大的熱情面對高速增長的訂單,這是一個不確定性因素。
除此之外,小賣家的處境也很尷尬。雙十一很大程度上是大公司的舞臺,對于大公司來說,在天貓上能夠獲得好的展位,并得到巨大的流量,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但是對于中小型店鋪賣家來說就慘淡的多,中小店家往往要提前好幾個月準備,卻引來不了多少流量,一旦貨品積壓,資金鏈將面臨壓力,長此以往,中小店主愿不愿意繼續配合,也是個不確定性因素。而天貓的6萬個賣家中,小賣家就有5萬,這些賣家雖然在個體的體量上不高,但絕對不能忽視。
第二,移動端的空間還有多大?移動互聯網潮流的背景下,在加上今年雙十一的時間是在周中,移動端可謂是風頭正盛。在開始的幾分鐘內,移動端交易額占比一度達到了60%以上,截止到12日零點,移動端占比達到42.6%,同比增長了21個百分點。而回顧近三年的增長,移動端的增長也是顯而易見的。從最初的5%,到幾年的近一半,照此趨勢,移動端勢必將超過PC端。
不過,移動端能有多大的空間目前來看還是不明朗。PC端雖然無法與移動端抗衡,但PC端還是難以取代,界面、操作等方面,PC與手機有很大不同。兩年時間里,移動端已經占據了近乎半壁江山,但在其后幾年,這樣的增長恐怕很難重現。
第三,手機行業還能貢獻多少增長?根據速途網第三方數據統計,經過分析發現,雙十一期間,手機和家電的交易額之和占到了總交易額的四分之一,超過了服裝鞋帽這一日用品,手機和家電市場的火爆可見一斑。
但是,從今年開始,智能手機的增長趨于平緩,國內市場逐漸飽和,此前,調研機構GfK預測,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僅為12%,而2013年,這個數字是82%。智能手機市場的紅利消失,廠商的競爭也愈演愈烈。此次雙十一,小米公司更是把紅米手機賣到了499元——這個比山寨機還便宜的價格。智能手機迅速普及,未來雙十一,智能手機還能貢獻多少增長?恐怕難度不小。
評價:
雙十一短短幾年內讓人們看到了電商的瘋狂,增長如此迅速也側面反映了中國市場巨大的潛力,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太過瘋狂會讓市場快速地趨向飽和,增長也會逐漸變緩。這也是電商正在加緊拓展海外市場的原因。但是,在拓展過程中,電商平臺還將面臨文化差異和產品質量等問題。雙十一能否通過拓展海外市場,延續現在的態勢,還需靜候電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