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存在的前提和目的均在于有所期待。
對P2P乃至擴大到整個互聯網金融來說,大家對于它們的耐心在于期待著這些互聯網金融形態能對傳統金融有所撼動,更進一步的目的則是期待解決一些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解決的問題。
作為曾經被寄予無限希望的行業,現在的P2P正在消耗各方的耐心。
2014年P2P為什么會讓各方失去耐心原因是跑路潮。其實用跑路潮來描述已經不太恰當了,因為和2013年年底相比,今年P2P的跑路已經常態化了。
和其他行業一樣,由于互聯網巨頭基本不參與行業早期的分化,所以到目前為止P2P的主流還是中小公司,阿里、騰訊、百度甚至京東雖然均已成立相關P2P公司,但“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在一個沒有巨頭的示范的行業里,一切競爭都是粗野的,較小的參與者決定了這個行業在這個階段發展的好壞更取決于道德水平而非專業水準。
中國目前的社會道德水準低還是高,相信在這一點上公眾不難形成共識。P2P并不是門檻嚴格的行業,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即便初期該行業參與者的道德水準普遍較高,但中后期毫無疑問也會被龐大的參與人群所稀釋,最終 P2P從業者的道德水準不會與社會普遍現實有截然的區分。
所以P2P不是一個烏托邦,你在現實社會上存在的任何不良行為在可能P2P行業被復制,只不過具體形式有了改變,比如說你看到一個新成立的高收益平臺,它的幕后老板前幾天可能還是一個電信詐騙分子,你投資的一個小平臺可能它的工作人員前幾天還在從事傳銷。
對比2013和2014年出現的P2P跑路事件,2013年以“眾貸網”為代表的P2P企業倒閉的時候大多是經驗不足或者擠兌殃及魚池,但2014年出現的跑路P2P企業大多是主觀惡意行為。由于對違法者而言,P2P行業門檻低收益高,我們不難預測P2P未來的違法犯罪行為更多,風險將更加集中。
而未來風險狀況的加劇將不斷消耗各方的耐心。
各方如果失去耐心,P2P將會怎么樣
相比較2013年的“倒閉潮”目前出現的P2P跑路現象已經從小平臺蔓延到了中等平臺,涉及金額從十萬、百萬上升到了千萬乃至數億,其影響和牽扯面也越來越大。
這種現象的發生將不斷消耗用戶、關聯行業、監管層各方的耐心。
對用戶來說,負面事件的不斷發生將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終人們對P2P的負面理解將從個別企業擴大的整個行業,最終形成的結果是普通用戶將遠離P2P行業,P2P重新淪為小眾產業,4月份網貸參與人數下降顯然于此頗有瓜葛。
對關聯行業來說,它們處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會淡化與P2P行業的關系,當關聯行業失去耐心的時候就會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比如說百度的P2P“白名單”制度,這種制度讓大部分P2P企業失去了營銷通道。這種做法對P2P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但對百度來說是有效和安全的手段。
由于百度的影響力,這種行為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已經引起了其他搜索引擎效仿,使得很多P2P企業失去了營銷通道。如果這一行為蔓延到搜索引擎以外的P2P上下游,那么P2P就將成為孤家寡人。
對監管來說,失去耐心就意味著強硬而嚴厲措施的出臺,據說銀監會正在制定非常嚴厲的監管措施,屆時P2P機構可能需要像銀行一樣面臨諸多的限制和監管措施。
雖然純粹采用市場競爭的手段同樣可以得到優勝劣汰的結果,但監管機構并不會這樣做,監管是以結果為導向的,但并不是唯結果論,成本或者嚴重一點說代價,也被納入考量之中。
監管之后的P2P會更難
對于P2P企業來說,這種監管會是它們希望的哪種嗎?恐怕不是。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P2P企業也曾呼吁“監管”,但此“監管”非彼監管。
這種“監管”其實嚴格意義上說是正面扶持,比如說開放征信系統,比如協助P2P企業打擊老賴,比如整頓行業害群之馬等等。
監管部門真正的監管則是要求各企業統一行為標準,按指令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動作,務求不出現風險。
監管有兩層含義,一是懲惡,二是揚善。企業的監管需求大多基于揚善,但監管機構卻更習慣從懲惡的角度出發。
所以這種監管真正實施起來,企業就會發現和自己的需求形成落差,創新的空間沒給多少,約束反而一大堆。
到時候恐怕大部分P2P企業的處境將會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