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金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互聯網公司。”是的,專業性強、復雜度高、資金規模龐大的金融投資,就這樣被一群來自互聯網的“野蠻人”入侵了。從警惕到合作、再到依賴,當下的互聯網和傳統金融機構,正甜蜜地“戀愛”著。
細數幾大互聯網公司,就算沒跟基金公司一道“明媒正娶昭告天下”,私底下的眉來眼去也即將公布于眾。阿里巴巴捧紅了“余額寶”,騰訊推出了“理財通”,百度的理財平臺叫“百發”,網易“添金”、蘇寧“零錢寶”也跟著湊熱鬧,再加上從去年就吵著做、但尚未揭曉的京東和新浪,基本上活躍的互聯網公司,都選擇了互聯網金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金融成為了IT巨頭的必爭之地?
去年10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以11.8億元將控股天弘基金51%股權,捧紅余額寶的阿里終于能直接分享小伙伴們你八毛、我五塊的收益。騰訊方面雖然并未有公開消息顯示其入股了某家基金公司 ,但面對金融這塊比其現在做的任何業務都大的一塊盤子,加入或許只是時間問題。京東、蘇寧做互聯網金融的邏輯不難理解,積累著幾十萬的商戶資源和資金,讓他們可以成為供應商的“銀行”,直接給供應商放貸款,盤活其積極性。“門戶網站現階段只能打打醬油,他們和騰訊、阿里還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速途網副總編丁道師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
海量的個人數據、優質的企業用戶數據,一旦和金融業務結合,那都是真金白銀的生意,無論是對個人用戶的消費拉動,還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互聯網巨頭當然不愿放過。此前,騰訊也曾多次被傳申請設立民營銀行,雖然騰訊方面在去年10月3日表示“目前沒有自行直接申請銀行牌照的打算”,但市場上的浮想聯翩顯然并非空穴來風。
互聯網做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投資門檻,為平時對投資理財不甚上心的“小白”用戶開啟了一扇大門。“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阿里推出的余額寶的確倒逼了傳統金融機構,但隨著銀行服務性、創新性的逐漸提高,金融互聯網未嘗不是傳統銀行突圍的思路。
“如果說2013年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爆發的元年,那么2014年將會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危機集中爆發的一年,這一年會有互聯網金融網站倒閉、欺詐消費者、行業惡性競爭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在線金融領域將會展開新一波的信譽危機爭論。”丁道師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互聯網金融的漫漫長路,還得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