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智能手機市場飽和,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產品同質化現象使消費者面對新產品更加理性,他們漸漸識破各款智能手機“換湯不換藥”的伎倆,這直接影響到手機廠商的生存狀態。在價格以及硬件配置不能有效吸引消費者時,各種傳感器帶來的功能創新走上競爭舞臺。
傳感器在智能手機中的應用十分普遍,或許可以說,傳感器才是智能手機之所以“智能”的根源所在。
一部智能手機中至少內置十余種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測量手機運動和朝向;陀螺儀測量手機在三個軸上的角度旋轉;距離傳感器測量打電話時手機靠近臉部的距離;環境光傳感器根據周圍光線調整屏幕亮度;磁力傳感器檢測磁場并以此應用于指南針類app……當然,傳感器也有廉價及高端之分,否則怎么產生競爭優勢呢?
高端手機品牌熱銷總是有理由的,這點在內置傳感器方面有所體現,針對一些比較復雜的傳感器,并非所有手機廠商都有能力駕馭。如摩托羅拉和三星的部分機型首批配置氣壓傳感器,可幫助判斷手機所處海拔高度,提高gps精度,無獨有偶,尚未投入市場的蘋果iphone6被曝出新功能,其中氣壓傳感器就是一大亮點,可幫助熱愛登山騎行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快速得到天氣及海拔高度信息。此外,三星某機型中的心率傳感器、指紋傳感器以及夏普某機型中的有害輻射傳感器在為手機增色的同時,激起了不少用戶的購買欲望。
根據目前統計,如果加上麥克風和攝像頭,智能手機中的傳感器多達14種,然而這還不是上限,隨著更多用戶需求被挖掘出來,智能手機中的傳感器植入將不斷增多。
cmic認為,若要實現傳感器在智能手機上的大規模使用,有賴于傳感器廠商對產品體積及成本的控制,未來低價、微型傳感器必將大受歡迎。對手機廠商來講,如何在不影響手機功能的前提下內置更多傳感器,將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不可否認的是,誰先解決這個難題,誰就擁有了競爭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