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項目于2016年年底開始實行,項目團隊由中韓兩國人士組成,旨在通過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的結合協助供應管理變化,重塑供應鏈,解決現有物聯網痛點,實現軟硬件交互和價值傳遞的新一代物聯網生態。
目前,RFID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種應用,射頻識別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可以看到無處不在的RFID。
那么什么是射頻識別技術,其又如何實現物聯網技術與區塊鏈的結合?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
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污染等惡劣的環境,可在這樣的環境中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長距射頻產品多用于交通上,識別距離可達幾十米,如自動收費或識別車輛身份這些使用的都是射頻識別技術。
還有在無人超市購物的技術環節,通過為每件商品添加RFID標簽,然后借助視覺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進行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以完成商品銷售,這些采用的都是射頻識別技術。
如何實現物聯網與區塊鏈的結合?目前物聯網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不同的硬件互聯的可能性和需求在上升,但是由于不同的硬件來自不同的廠商,現存多種協議,導致不同廠商的設備無法兼容,如何解決不同廠商的設備與設備、設備與平臺之間的兼容性成為了物聯網發展的難題。
根據項目團隊披露的信息顯示,沃爾頓鏈為實現硬件和軟件的結合,在硬件設備方面,研發了自己的RFID芯片,并在硬件設備上集成了不同的接口,以實現不同協議和端口的兼容性。
根據沃爾頓鏈官方的說明,為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其擁有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案。
其一、通過傳感器上傳數據。傳統的傳感器在采集數據后直接將數據上傳到中心化的服務器上,數據用戶自行保管。沃爾頓鏈不同,其對傳感器進行了改進,采集的數據在經過內部的主控模板后,會對數據進行處理,轉化成標準的數據包,對這些數據進行特定運算并抽取數據指紋,并進行簽名,隨后上傳到區塊鏈上。
其二、其對射頻識別的標簽進行了改進,內置一個DCR采用的就是這種機制,在此不再贅述)。
而POL主要作用于跨鏈節點,是沃爾頓區塊鏈中各個子鏈與母鏈、子鏈與子鏈間進行數據交換或代幣交換的工作證明。
在項目進度方面,此前有兩個項目宣布采用了沃爾頓鏈的技術,分別是Freyrchain和福建龍海市的海澄食品工業園其將雞蛋的數據上傳到了沃爾頓區塊鏈上。
目前項目還是保持著一定的活躍度,目前該項目的windows錢包和安卓錢包已經面世,但IOS版本的錢包尚未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此項目目前并沒有公開代碼庫,官方聲稱,在經過徹底的安全測試和可靠性驗證后將會選擇合適時間開源代碼。
如果要實現大規模的商業應用,除了必須解決目前區塊鏈技術上的瓶頸之外,還需要解決硬件設備費用高昂的問題,否則,高昂的硬件成本必定會導致項目的大規模普及和應用難以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