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規模不斷擴大以及終端形式的多樣化發展,提供安全穩定通信保障的物聯網業務載體eSIM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624億美元,同比增長29%。機構預計,到2018年全球物聯網設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36億美元。當前基于運營商蜂窩網絡的物聯網連接占比僅5%至8%。在物聯網技術標準確定以及商業應用加速的推動下,預計到2025年基于運營商蜂窩網絡的物聯網連接占比有望達到30%以上。
從終端來看,未來物聯網終端形式將呈現多樣化發展,eSIM有望出現在更多的終端中。eSIM又稱虛擬SIM卡,eSIM不再作為單獨硬件配合終端使用,而是作為終端的一部分。由于物聯網涵蓋領域較廣,eSIM具備終端預裝、獨立載體、自主激活、靈活切換運營商等功能,而傳統的SIM卡無法完成,并且eSIM在便利、靈活、抗干擾、低成本、安全性上具備較大優勢。eSIM由運營商控制寫入eSIM卡信息,用戶依然從運營商處購買通信服務,因此受到了國際主流運營商的認可和追捧。
近幾年全球運營商紛紛大力推廣eSIM在物聯網市場的應用。GSMA去年宣布了eSIM遠程配置的標準,這一標準可用于消費電子設備,例如智能手表、健身設備和平板電腦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有80多家主要的移動運營商和相關企業支持eSIM模式。早在2014年,eSIM商用進程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開啟,NTTDoCoMo推出包含eSIM在內的M2M解決方案,已應用到聯網汽車、智能電表、工程機械和零售販賣機等領域。AT&T推出了eSIM解決方案,重點發展智能汽車業務。歐洲運營商沃達豐則重點發展智能電表和汽車。
目前國內運營商在物聯網eSIM驗證及試商用方面加快了步伐。中國移動正積極推進大連接戰略,其物聯網用戶數已接近1億,并將推出內置eSIM卡的物聯網芯片。中國電信也已完成物聯網eSIM卡平臺建設,今年將進行平臺與機卡兼容性的測試,實現物聯網eSIM商用。中國聯通已完成eSIM平臺試商用,目前聯通物聯網平臺根據具體場景提供eSIM服務,有望進一步取代傳統SIM卡。
機構預計,我國eSIM需求將在未來幾年逐步爆發,用戶簽約管理平臺的商業模式也將隨著物聯網終端用戶和eSIM需求的增長而快速崛起。eSIM的遠程管理主要通過用戶簽約管理平臺來實現,eSIM的網絡切換請求發送至簽約管理平臺,再由平臺將指令傳達至相應運營商,經核實eSIM信息的有效性后,簽約管理平臺下載運營商配置文件并傳輸至eSIM內完成切換。在eSIM產業鏈中,用戶簽約管理平臺處于運營商對用戶管理的中間環節,未來在產業鏈中將處于核心地位,有望成為各方布局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