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6日,“eSIM技術與創新峰會-破局與布局”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酒店舉行,通信世界網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直播。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企業合作部高級技術總監兼副總經理肖青發表了以“中國移動物聯網eSIM相關進展介紹”為主題的演講。以下是演講實錄:
今天eSIM這個高峰論壇主要還是產業的思想的碰撞,包括剛才仇總也做了很多的分享,從運營商的角度怎么看待新技術對產業的影響,其實eSIM在移動內部也有過非常激烈的討論,應該說還是一個規劃中的事情,也沒有定論,但是有幾個基本的想法,其實也可以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第一,eSIM其實在手機領域的價值,我們理解可能是不大,因為它其實是一個零和游戲,本身并沒有帶來產業更多的增值。
第二,在物聯領域的需求應該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可能更多的探討在物聯領域怎么帶看待eSIM,以及怎么樣讓eSIM這個產業更加健康的發展。從中國移動來講,我們肯定是在物聯網的范疇里面怎么來考慮,今天演講主要分兩部分:
部分一,介紹一下中國移動物聯公司。
部分二,介紹一下我們物聯公司在eSIM這塊一些產品的進展。
因為確實eSIM,既然市場有需要,我們希望從產品的角度讓客戶能夠實實在在的用到一些新的服務。
其實從物聯角度講,為什么講人的領域是一個零和游戲,因為人的市場已經接近于飽和,但是物聯網這個大市場應該從全產業看,大家都認為是巨大的藍海。中國移動2020戰略也是聚焦大連接,包括在上海的世界通信大會上也介紹到,中國移動到2020年的大戰略主要是大連接,重點也是在萬物互聯這個領域,我們希望到2020年從現有的中國移動8億多的手機用戶增長到未來50億的連接,能夠在2020年物聯網領域能夠實現1000億的業務的收入。
其實中國移動在物聯領域應該講從2012年開始成立,現在布局三年多,總的還是在布局和探索的狀態,我們目前的業務方向主要是這五大方向,總體是在芯片和模組這塊,再往上是智能連接,主要是網絡部分,再往上是開放平臺,再往上主要是智能硬件和行業解決方案。
我們在原來的基于手機的公眾的網絡里面的基礎上,在2G和4G的基礎上我們新建了一套物聯網的裝網,對外我們叫公眾物聯網,這個網絡應該是在2014年11月底開始正式商用,截至到上個月,我們用戶突破2700萬,這些用戶主要是以2G和4G介入的(移動用戶3G比較少),除了提供通信網絡基礎上,其實我們還通過運管平臺來提供網絡能力的開放,提供了三四個API的服務能力。
其實從物聯角度講,eSIM除了體積大小還有一些網絡的需求,其實物聯網的專網,我們也是通過運營能力的平臺提供對物聯網用戶的通信狀態的信息、流量信息、帳戶信息等能力的開放,同時去對計費對業務管理,對用戶的自助服務提供一些更加貼近于物聯網的、貼近于企業用戶差異化的服務。同時在我們的運營平臺,現在應該在全球角度講從接入用戶數來講,我們的平臺應該是接入用戶數最大的,從接入范圍講,應該是加速的平臺接入的范圍和運營商和地域最多的,同時也一個GDSP平臺,也是接入用戶規模在2000萬左右,大概是這么一個聯系。
從端這塊,我們一直認為是物聯網運營商除了有SIM卡的入口,其實更多還是要通過端這塊來承載,物聯網這塊的端還是芯片和模組,是需要所有接入到網絡共性的載體,現在我們也從兩年前,開始對在模塊開始做積累和布局。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聯合研發的方式,和業界的一些模塊廠商共同推出一些物聯網專用的模組,同時也開始在自主研發相應的一些模塊,去年模塊的銷量應該是60萬片,今年應該能夠超過100萬片。
在物聯網模塊這塊我們能切入的市場主要在能源、汽車、安防,包括家電這些相應的領域,因為在可穿戴其實對模塊的量比較大,但是對模塊的需求稍微小一點,對體積要求高,對成本要求高,更多的是直接用芯片的方案來做。在云這塊應該說這兩年作為一個物聯網公司也是從各種平臺上,各種論壇展會上都在重點宣傳的一個產品,是中國移動自主研發的一個在業界相對有一定影響力的開放的語音平臺,這個語音平臺目標還是希望能夠幫助物聯網的中小企業包括創業企業、創客能夠快速的實現從傳感器到網絡到平臺的快速的開發和切入,以及相關的一些增值服務。
在語音平臺這塊如果從技術家度講,其實我們是提供一個設備的連接管理、資源的管理,對數據基礎的存儲和轉發,以及對一些應用數據的告警的能力,當然具體到各個業務領域的一些應用,主要還是要通過我們的集成商或者是合作伙伴進行二次開發,幫助業務能夠快速的部署,語音平臺的商用應該是在2014年底,截至上個月我們接入的用戶量大概在330萬臺的設備,在中間承載的傳感器的數據量已經超過17億條,開發者將近2萬個,也算是國內現在無論是騰訊的QQ的智能硬件平臺還是阿里的物聯網平臺,應該講我們都是同一個量級的開發平臺。
前面講的端管云、基礎能力,對于最終的無論是企業用戶來講、或者是個人用戶、家庭用戶來講肯定需要直接用到的還是產品和服務,現在在產品和服務這塊,一方面我們要靠和業界的更多合作伙伴推出更多的產品,其實我們自己也在探索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其實對整個物聯網來講,從應用來講也是一片新的領域,應該來講現在真正意義上的殺手級應用還是沒有,所以我們也是要自己探索這條路,這樣爭取為產業帶來一些可供分享的經驗。
在智能硬件這塊我們一個是圍繞著家庭的,包括路由器、攝像頭和網關相應的產品,另外也有面向個人的,像小孩防丟的手表或者是老人防丟的產品,還有面向車聯網的基于OBD的一些定位包括防盜、車輛維修相關的產品。
在行業解決方案這塊,我們重點圍繞幾個領域:交通物流領域、人員和環保領域、安防監控領域和智慧城市,其實智慧城市很大,主要還是把前面的三個領域概括不全的放在智慧城市領域里面來,我們主要還是跟業界主要的一些巨頭的客戶共同去探索相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應該講,物聯網在行業解決方案這個市場還是方興未艾,我們覺得空間應該是非常巨大的。
現在回到eSIM相關的一些基本情況。以前很多領域和技術資料里面都提及過,SIM和eSIM的關系,我們主要是從產品實現層面再剖解一下,首先從SIM卡的組成這塊,有一個實現的載體,再加上中間的軟件,再加個人用戶的個人化的數據組成。SIM卡具體的形態,隨著物聯網的普及,SIM卡的形態也越來越多,傳統的可插拔卡還分各種材質的、各種工業級別的卡,在物聯網領域,在沒有新的形態之前更多還是以貼片卡的方式滿足工業級場景的需要,其實貼片卡這種模式主要跟模組進行統一的分裝以后也是不可插拔了,也可以實現工業級的各種運用場景的要求。
其實移動也在積極探索其他技術實現的方式,包括軟SIM的技術實現,還有就是基于SIM基元的一種方式。這兩種方案在移動內部是行業和物聯網公司分別做一些技術的研發和探索,今天下午可能會簡單的介紹一下。
其實在eSIM這塊,我們說要回到它的本質,其實eSIM最初的需求還是來自于對卡的形態的、對卡成本的要求,然后我覺得才是國際漫游這塊領域的相關需求,其實把它剖解看的話,從運營商從用戶的角度講還是成本的問題、流量資費的問題,其實運營商本身可以通過運營商的國際漫游的這種商業談判,也能夠有效的降低SIM卡流量的使用費。所以我覺得要把eSIM的需要分層級來看,首先解決它的剛需,再解決它的第二級的需求。
所以說從SIM卡來,首先是要把一個SIM卡要浸入到一個固定的設備里面,讓它不可插拔,解決安防問題或者是解決工業級材質的要求,那eSIM能帶來的技術特點,我們無論從各種場景來講,可能是卡本身的成本要降低,因為未來海量的物聯網,如果卡的成本高的話,對運營商來講、對用戶來講都是負擔,體積小更多是滿足了各種應用場景,類似于可穿戴各種領域的需求。另外就是可靠性的問題,主要是應用場景的環境適應性,另外就是防盜,在很多行業里面有很多明顯的需求。
eSIM的特點就是侵入到終端以后,首先不可拔除,有需要的話可以具備一個遠程換號的能力,能夠滿足終端各種應用需求,但是這幾點是可以拆開來看的。所以從中國移動物聯網公司家度講,我們其實是探索了SIM基元的方式,來做產品的探索。我們應該在7月底會推出類似于eSIM的物聯網芯片,這個芯片的技術實現還是和業界主流的基帶的芯片廠商,用聯合開發的模式在芯片里面內置SIM的基元和語音端進行連接的代理軟件,其實我這個框里面就是一個物聯網芯片的主要兩個部分,SIM這塊的技術實現,如果熟悉半導體生成的,可能比較清楚,我們是在芯片的一級,把原來的基帶芯片再增加一個SIM的基元,這個基元在安全性上和原來的SIM的物聯網是完全一致的,從SIM卡的本身來講以回避軟SIM卡會碰到的一些業界的擔心,至少在硬件上和原來的SIM的安全等級完全一樣。在從最終用戶拿到的時候,芯片已經內置了運營商的卡,對于用戶來講不需要再用一個卡槽或者是再去購買卡了,從開通的方式講也可以更加靈活,從軟件角度講,其實做了一個基礎通信的芯片以外,我們還考慮了從端到云的連接,讓用戶能夠更容易的接入到我們的開發語音平臺。這塊對于用戶最基本的好處是什么?
第一,降成本。其實從成本的測算這塊我們也做過詳細的測算,從中國移動大概用1000萬用戶作為一個樣本,這些用戶里面可能有普通的SIM卡,有可插拔的工業級SIM卡,有普通貼片卡和工業級的貼片卡,折算起來我們總的SIM卡的成本在1.8元—2元左右。如果是用可插拔的SIM卡,無論是工業界的還是普通的都還用了卡槽,如果是貼片卡就省了卡槽了,這個成本大概平均在1.7元。所以我們算下來,如果在芯片內置SIM卡的話可以降低SIM卡的成本和卡槽的成本,加起來至少是3.5元—4元的成本,這個成本尤其對還是在以兩級應用為主的物聯網領域來講是非常敏感的,所以我們認為我們對產業還是有非常大的價值。
第二,開卡的角度講,因為沒有了物理的SIM卡,從開卡的角度,只要業務開通,在運營商的計費系統里面,后臺給用戶做開通就可以為用戶開展業務了。所以從用戶開卡的成本來講肯定要節約SIM卡物流的流程,甚至如果對一些大批量的用戶可能是按需來定制開發的SIM卡,比如說原來一個車載用戶或者是一個抄表用戶需要一萬片工業級的SIM卡,這一萬片肯定不會說在運營商的庫存里面或者是卡商的庫存里面,可能都是按需來定制,這都遠遠可以去壓縮這些制卡的這些流程,所以這也是可以去節約用戶開卡的周期,通過內置的SIM卡,等于我們在內置SIM的時候,就是默認和我們的專網進行了連接,這樣三四個API和幫助企業用戶對卡的管理能力都可以直接內置進來了。
另外在里面我們做了嵌入式的軟件,可以幫助用戶零編程實現和云端的連接,通過代用API的方式可以實現從傳感器的數據到云端的傳輸和相應的管理。所以這樣的話有可能我們希望通過以芯片為載體加上我們的網絡和語音平臺來構建對用戶整體的云管端的解決方案,幫助開發者和企業客戶在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運營部署和交互,以及整體的運營和維護,能夠達到真正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在eSIM的產品目標這塊,我們在7月份會推出2G帶SIM基元,內置eSIM的物聯網的芯片,在這個月底,現在已經在給一些友好用戶提供一些開發版本和開發工具,我們也是希望通過半年的時間不斷的豐富基于對這個芯片的模組還有一些相應的可穿戴或者是DTU這樣的產品能夠提供給用戶。在明年我們會考慮做一個4G的芯片,我們也希望在未來的通信領域里面基于蜂窩網能夠持續的去提供用戶有內置eSIM的污染的芯片的產品,能夠讓業界的用戶拿到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單獨的從這個芯片講,能夠給大家帶來的好處,首先芯片就內置了SIM的基元,能夠和工作協調平臺進行對接,內置了軟件代理,從開發者的角度講就可以簡化應用的開發,這對用戶的體驗是非常好的,我們還可以在芯片里面做一些應用的更多軟件的服務。
物聯網在運用維護和管理這塊也是一大痛點,基于芯可以采集到設備工作的場景、位置等信息,同時和我們連接幫助設備對設備進行喚醒的服務,這些都可以直接內置在芯片里面,其實現在在很多MB還沒有商用之前,還是有很多用戶在2G做各種實際上需要低功耗的運營場景的,所以我們也是針對一些特殊的場景,在性能層面做一些優化,能夠更大程度的降低2G芯片的功耗,幫助用戶至少不需要等到NB來之前才部署業務,可以盡快先滿足用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