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GSMA發布eSIM卡遠程配置規范,面向物聯網市場,eSIM卡未來市場前景廣闊。這包括車聯網、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庭、智能家居、遠程智能抄表、定位跟蹤等。
物理SIM卡消失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近日,GSMA發布eSIM卡遠程配置規范,該規范主要針對智能手表,健身追蹤器和平板電腦。盡管這個標準不適用于智能手機,但是GSM協會表示,適用于智能手機的eSIM規范今年六月發布。這一規范得到了世界上超過30家的運營商、芯片商和設備商支持。
eSIM卡物理上還是一張SIM卡,它只是內嵌在手機中,預裝在手機組件里,可通過遠程編程的方式來支持不同的運營商,或者手機可以切換不同運營商服務,用戶不需將 SIM卡拿出和更換。
一直以來,eSIM卡受到一些運營商的抵觸,因為這意味著要滅掉傳統SIM卡,砍掉運營商多年苦苦經營的圈地門檻。
蘋果多年來消滅SIM卡的野心不死,2014年推出iPad Air 2時就內置了Apple SIM卡,這讓有些運營商很不高興,比如美國Verizon就未出現在Apple SIM合作運營商名單里,這是要打破運營商的飯碗。最近,三星也在積極耕耘eSIM卡,三星Gear S2成為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
不過,eSIM卡必將成為未來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的必然路徑。
除了手機,網絡要連接其它設備,這讓傳統的SIM卡顯得很尷尬。
●SIM卡插槽容易進入灰塵,劇烈震動導致接觸不良,無法適應物聯網部署。
●傳統SIM卡限制了設備的空間和設計(比如可穿戴設備)。
因此,eSIM卡走上歷史舞臺。
面向物聯網市場,eSIM卡未來市場前景廣闊。這包括車聯網、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庭、智能家居、遠程智能抄表、無線移動POS機、定位跟蹤等等。
根據麥肯錫2016年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2012年到2017年,eSIM卡在M2M(Machine-to-Machine)市場的產值將有高達95%年均復合增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相較之下SIM卡市場僅有5%成長,未來7年eSIM卡更將邁入成長爆發期。
運營商也在積極部署自己的物聯網。盡管一邊是物聯網和連接多設備,一邊是手機終端,eSIM卡之于運營商有利有弊,運營商再次像個妹妹等情郎,怕他不來,又怕他亂來,但eSIM卡的趨勢勢不可擋。
對于物聯網專網,由于eSIM卡可通過遠程編程管理,運營商可為自己的物聯網專網建立專網寫卡平臺,對物聯網的所有eSIM卡實現空中寫卡,甚至跨運營商寫卡,提供面向企業的設備管理解決方案。
在生產過程中直接在物聯網設備嵌入一張白卡,內含不同運營商的身份識別,通過單一管理平臺以安全遠距離空中傳輸(OTA)方式,完成運營商安全認證,用戶不必再拔插SIM卡,就可以直接選用設備所在地的運營商網絡,并使用當地資費以降低跨國漫游成本。
以車聯網應用中的汽車廠家為例。
汽車的銷售、配送、分銷、使用等環節往往涉及到不同國家,若是在A國制造通信模塊、在B過組裝、到C國銷售再行駛到D國的話,如果采用傳統SIM鎖定一家運營商,這勢必會產生大量國際漫游費用。
因此,對于經營跨國市場的企業來說,eSIM可帶來更好的成本效益。
隨著NB-IoT技術的興起,未來eSIM卡空間無限
目前一個4G通信模塊的成本大概是20至30美元之間。Cat-1 LTE 模塊的價格大概在15美元左右,有理由相信,未來Cat-1 LTE 模塊在會降到5美元甚至更低。到那個時候,由于不受成本壓力影響,不僅是車聯網,智慧家庭、智能家居等各種物聯網應用興起,eSIM的應用將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