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開始到2015年,國內智能硬件與智能家居行業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得到快速發展,以智能手機為控制中心的智能產品俯拾即是。從目前行業發展現狀來看,這個控制中心除了智能手機之外,尚沒有更好的可替代產品,可穿戴設備以及其他智能終端產品概莫如是。智能手機之所以能夠擔當起核心控制這個角色,無論是在用戶規模、APP功能開發以及操作方式等方面,其作為終端載體的控制功能釋放除了巨大的能量。
不過,由于體驗欠佳、價格昂貴、缺乏應用場景等因素影響,市場上大量智能硬件產品并沒有很好解決用戶的剛性需求,手機APP+智能終端的操控方式也飽受詬病。面對這樣的情況,智能產業專家陳根在《以手機為中心的物聯網布局將失敗》一文中指出:
|如果我們還是禁錮于傳統的思維,繼續圍繞著當前這種形態的智能手機進行布局,必然會陷入困局。
其認為,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可穿戴智能設備才是核心載體,并非智能手機。
|物聯網時代的布局核心到底在哪里?答案劍指智能穿戴,物聯網的核心載體。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少企業在布局物聯網時都出現了偏差,把焦點投射在了智能手機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核心之上。
那么,可穿戴智能設備真的能在物聯網時代成為控制中心嗎?在筆者看來,將希望寄托在可穿戴設備上,未免過于樂觀。
首先,從智能可穿戴設備現狀來看,主要分為手表、手環、戒指、吊墜等,具有通話、定位、數據采集、監測分析的功能。一定程度上來講,可穿戴設備相當于微縮版的智能手機,重新將手機功能集成到更小的載體上。雖然可穿戴設備種類繁多,但是依舊無法擺脫功能不足、需求弱的困境,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激發更大規模的用戶需求,因此也一直沒有形成媲美手機的市場規模。
根據Enfodesk易觀智庫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預計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35.6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總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這一數據,和智能手機的市場規模相距甚遠。對于智能可穿戴設備企業而言,要想有所進一步突破,一方面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進行市場培養,提升用戶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認知;另一方面,包括微型芯片、傳感器、電池等技術環節,整個產業也還需突破技術上存在的這些瓶頸。
其次,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每一個“入口”級智能設備的作用正逐漸得到凸顯。前提是,智能設備之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萬物互聯”。在互聯網時代,全球范圍內誕生了無數的網站,不同的國家和地理區域,全部是基于TCP/IP這個最基礎的協議,由此用戶可以訪問全球的網站。
在物聯網時代同樣需要如此,一個智能設備,就相當于一個網站,但是現在的智能設備之間還是處于割裂的狀態,同一個品牌或者少數幾個品牌,能夠實現跨品牌互聯,但是無法全部實現互通互聯,就是因為缺少一個這樣統一的基礎通訊協議,導致智能家居現在依舊是一個概念大于實質的發展階段。
對于普通家庭而言,所購家電通常都是購買了不同品牌,如樂視超級電視,西門子洗衣機,格力空調,飛利浦凈化器等,每個產品都需要安裝一個APP,即使每款產品體驗非常好,整體體驗卻非常糟糕。相反,只有實現了萬物互聯互通,才能讓智能家居體系不再是一個概念,在一個控制中心之下,實現更為廣泛的普及與推廣。
最后,未來物聯網的真正控制中心,在筆者看來,無論是智能可穿戴設備,還是智能手機哪一種載體,都只是一種形式,未來的可穿戴本質上與智能手機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外觀形態不同。 對于用戶而言,物聯網時代用什么控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能以最便捷的方式,來實現自由操控,隨心所欲地操控。一句語音,一個指令,甚至一個手勢即可完成,這才是用戶所想要的。
筆者曾在《智能硬件很熱,為何智能音響不火?》文中早就寫道,在物聯網時代,語音操控將成為智能家居的核心中樞。在未來的智能家居生活中,能夠控制一切的,恐怕沒有什么比智能音響更具優勢。因為在未來,人們對智能家居對科技的興趣點,不是在于先拿出手機操控APP或者用什么樣的智能可穿戴設備,而是直接進行語音操控,因為語音操控更簡單更直白。在不遠的未來,所有智能家居產品都可以接入到一個強大的智能語音處理系統之中,帶給用戶最便捷最接單的語音操控真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