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亞迪S7上市發布會開始前兩小時,一位汽車評論員通過朋友圈透露,價格會有驚喜。兩小時后,當臺上11.99萬-13.99萬元的價格印在大屏幕上,車云菌才相信這位評論員確實提前拿到了內幕。
和眾多品牌的新車發布會相比,比亞迪可謂“低調”,不做過多寒暄,工程師文化貫穿始終。一切從簡,直切重點,只甩干貨,就連最后總經理候雁在公布價格時的狀態都顯得那么輕描淡寫。有意思的是,當比亞迪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宣布發布會結束時,現場甚至還有媒體問:“這么快就結束了?” 不過,對于這場發布會,有人關注S7的7座空間,有人關注2.0T動力,有人關注針對北京霧霾的綠凈系統,當然更多人會關注11.99萬-13.99萬的價格。而在車云菌看來,雖未濃墨重彩的宣傳,但透過S7折射出的車聯網戰略回歸,才是比亞迪押注的未來。
S7消失的Car Pad,以及比亞迪的車聯網戰略回歸 Car Pad消失了? 一個月前,比亞迪G5在北京上市,作為整車的核心賣點之一,比亞迪首次搭載的Car Pad車載智能系統一度成為媒體熱議的焦點。
Car Pad的硬件配置可以用華麗來形容,8英寸多點觸摸電容屏,分別率1024*600,存儲空間16G,內存3G,CPU主頻達1GHz,不僅在車機中領先,更可以說達到了主流智能手機的配置水平。而在軟件層面,Car Pad基于安卓4.4.2開發,可供用戶按照自己的喜好大量下載APP應用,包括新聞類、音樂類、甚至游戲類,車內刷微博,聊微信,無線上網均可以實現。
但是,自Car Pad問世之初,爭議就從未消減。其最大的爭議點正是一直以來車聯網產品的爭議點:APP應用在車內環境下的意義何在?車載娛樂是否是車聯網未來發展的主體方向?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比亞迪將Car Pad硬件本身與車內整體控制模塊進行了小規模對接,可以進行對車輛設置的小范圍控制。但總體而言,比亞迪之前所依仗的深度車控功能在這套車聯網系統上卻漸行漸遠。 在剛剛上市的S7車型上,Car Pad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之前思銳車型上的車聯網系統。
12.1英寸液晶儀表盤+10.2英寸的中控臺電容觸摸屏+WinCE平臺,這套系統除了多種信息顯示之外,沒有太多花哨的功能應用。不過,借助“比亞迪云服務”功能,該系統可以通過手機3G信號實現手機端對車輛的遠程控制,包括開啟發動機和空調、遠程解鎖及上鎖車輛、遠程定位車輛位置、查詢車輛運行狀況等14項功能。 不難看出,在車聯網系統的選擇上,透過G5和S7兩款車型,比亞迪嘗試了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消失的Car Pad背后,比亞迪的車聯網戰略究竟如何? 深耕車控功能 在S7車型上市前幾天,車云菌采訪了比亞迪第十五事業部總經理鄒財松。對于比亞迪未來的車聯網戰略,鄒財松給予了明確的規劃:深耕車控功能。
鄒財松表示,G5上搭載的Car Pad只是一種嘗試,它為消費者提供了多一種選擇,但卻不是比亞迪未來做車聯網的方向。在鄒財松眼中,車聯網未來的方向一定是真正將車本身接入網絡,與車本身戚戚相關,而不是將車內的人接入網絡。“車聯網不是人聯網,即使在車內,人也本來就是可以聯網的,不需要車來多此一舉”。鄒財松認為,目前市面上不少車輛主推的車聯網產品,只是簡單的將手機上原本已經有的應用植入車機,但并沒有考慮實用性問題,不可取。
從某種層面上說,簡單植入APP的模式也隱約透露著無奈。因為在傳統車廠中,新項目上馬前需經過重重驗證,對合作者的考量又頗為慎重。相比涉及車輛本身的功能而言,簡單植入泛娛樂類APP的方式需要車廠動用的資源最簡,開放的接口最少,效果也最為直接,因此被廣泛嘗試。 在資源的垂直整合這方面,比亞迪有著自己的優勢。用鄒財松的話說,他們如果想上什么新項目,有什么新想法,“幾個人開個會直接可以拍板”。在這種模式下,比亞迪車聯網產品和車輛本身的結合深度確實非常緊密,除了遠程控制以外,手機遙控開車在其他車型當中確實非常罕見。
在最新的S7車型上,比亞迪工程師又在之前思銳的雙顯示屏基礎上,在中控臺上方兩個空調出風口之間安裝了一塊圓形顯示屏,通過這塊屏幕,用戶可以實時監控車內的PM2.5狀況。 除了手機對車身的控制之外,比亞迪最近還在研發一款用于與車聯網系統想配合的智能手表硬件。按照比亞迪工程師的構想,這塊手表將配備液晶顯示屏,除了車輛控制功能外,用戶還可以直接將車載屏幕上的信息推送到手表上進行閱讀,也可以在下車時將一天的駕駛行為以及導航等數據傳入手表帶走。
車云小結:
相比其他老牌車企來說,天生帶著IT基因的比亞迪作為后來者,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進。他們在車聯網領域的戰略目標清晰:做減法,少即是多。留下用戶最想要,與車輛本身最相關的。當然,比亞迪的車聯網產品也有自己的問題,例如其搭載的Win CE平臺過于老舊,轉型QNX平臺尚需時日。不過,相比產品層面的東西,在車聯網發展思路尚未成熟之際,思維層面的開放確實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