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關鍵字列表
在此,筆者選取最高檢發布的6個典型案例之中的一個進行分析,以期通過案例,說明《解釋》的頒布對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在實踐運用產生哪些影響
今天是第28個世界人口日,對此聯合國發出了最新的人口預期統計,形式頗為嚴重,資源有限但人口增長迅猛。目前中國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總量預計已經突破14億大關(2015年統計時13 75億)。
據報道,日前,山東省青島市公安局通報了一起近期偵破的非法竊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案件。還要通過宣傳,在全社會形成共識:公民個人信息安全不容侵犯,一旦有人侵犯,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從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管理實施細則》等一批新法規將施行。
顏茂昆介紹,《刑法修正案(七)》施行后,從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全國法院共審結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969起,生效判決人數1415人。
公安部網絡技術研發中心主任許劍卓今日介紹,下一步將重點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源頭,深挖行業內鬼,對整個利益鏈條進行打擊。他指出,在過去一年中,公安部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應該在法律適用上還存在一些困難。
基于此,《解釋》第三條規定,向特定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通過信息網絡或者其他途徑發布公民個人信息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
非法出售公民信息入罪標準確定 保護信息安全互金行業仍需砥礪前行
顏茂昆介紹,該《解釋》共13條,其中明確了“公民個人信息”的范圍、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認定標準,以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等等。
一方面,網絡信息給犯罪分子非法竊取公民信息資料提供了便利平臺;另一方面,信息時代的到來讓公民個人信息變得“值錢”。網絡空間隱秘性、偽裝性、欺騙性很強,而且變化多端,因此對犯罪分子的追蹤打擊和深度治理絕非易事。
5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6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檢察機關依法履行審查批捕
針對中國公安部日前披露的一起特大竊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案,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12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泄露個人信息的企業應該自查自責,作出整改。
今年1月17日,公安部派專人赴蚌埠指揮,全國14個省、直轄市警方統一收網,抓獲嫌疑人96名,查獲涉及交通、物流、醫療、社交、銀行等各類被竊公民個人信息50多億條。
美國當地時間 2017 年 2 月 6 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全票一致通過了《電郵隱私法案》(Email Privacy Act, H R 387),下一步將提交參議院審議,直至特朗普總統簽字生效。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不久前發生的幾次轟動全國的“徐玉玉事件”,究其根源,還在于電話號碼遭到泄露,使得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釀成悲劇。在強化信息安全制度建設的大前提下,加大對“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查處力度也顯得尤為必要。
長期以來,不明不白接到詐騙電話、推銷電話很多,讓人真搞不懂個人信息是通過何種渠道、如何泄露出去的。如此,對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行為進行“斬草除根”式打擊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規定從重處罰。在該院受理而因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被公安機關撤回的28件案件中,絕大部分是因為法律上認定存在分歧所致。
公安部自今年4月起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專項行動,截至目前,累計查破刑事案件75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00余名、繳獲信息230余億條。
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近日在京舉辦座談會。針對如何維護個人信息安全,中國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高林對媒體透露,信息數據采集的“行為準則”正在報批過程中。
企業網版權所有?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