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是否移得動?信息移動是關鍵
傳統的醫療模式是病人掛號,問診,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最后把檢驗報告交給醫生,這誠然是醫院限流的方式,卻也形成了一個信息不流通的閉環。而人們似乎習慣如這種繁瑣的方式,舊有的觀念告訴我們看病就必須面對面,不然溝通不良,治錯了怎么辦?
其實在傳統的醫院中,真正首診的面診占比只有約40%。剩下的70多億人次的門診量都是復診。在首診時已經對病人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后,如果病人信息管理到位,一些復診完全可以放在線上。
回顧十幾年前,因為無法試穿的硬缺點,誰都認為服裝電商做不下去,而結果呢?商家通過匯集各種尺碼和上身信息使得服裝信息越加精確,“大數據時代”下連單一買家自己也變成信息流的一部分,受惠于信息,然后貢獻更多的信息。
所以我們對互聯網醫療大可不必悲觀。如今技術已經成熟,只欠信息匯總和平臺建立。在手機上查看排號信息、化驗結果等完全可以想象,而身體不適無人陪同病癥其實又不大時,網絡問診幾乎是最佳選擇。這樣既可以方便病人,又可以大大增加醫院的效率。
在大數據時代,傳遞這個意義本身已經信息化。應用移動醫療,需要做到的是打通醫院信息系統和移動終端的關口。目前移動醫療分野面向病人的APP中以預約掛號、在線問診、慢病管理為主,缺乏大量度的信息采集和管理。這個問題,了解到蘋果等醫療數據庫建立的進度后,我們可以微笑著等待了。
“+互聯網”or“互聯網+”
目前移動醫療兩大陣營分庭抗禮,分別是以東軟集團為首的“軟件派”和BAT主導的“互聯網幫”。東軟的優勢是20多年來的醫療信息化基礎,其產品“大象就醫”從規劃到上市,只用了半年時間就簽約了超過300家醫院。“大象就醫”能觸摸到醫院核心的HIS系統,龐大的醫療信息數據如果能充分利用整合,再與手機端用戶信息打通,一統江湖并非虛妄。
BAT起步于互聯網,立足于互聯網,借助其在電商領域的經驗,以售賣藥品、掛號服務等切入移動醫療。但這些服務畢竟未涉醫療之根本,三家并行卻各自為戰,使得其倡導的“互聯網+”式的移動醫療格局仍然混亂。誰能率先打通HIS系統,誰就能在這場混戰中搶得先機。
信息化的醫療模式下,HIS系統是絕對的核心。有了數據,可以發展各種細化的移動醫療模式。如今大象就醫掌握著這個開啟移動醫療的新大門的金鑰匙,BAT模式是到底是嘗試配一把一樣的,還是索性另開一扇大門?如果在BAT所擅長的服務提供上尋得妙策,相信能為其在醫療領域的開疆辟土帶來強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