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醫療行業扎根6年的張月軍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與大多數傳統醫療行業人士一樣,張月軍正是看到了移動醫療的興起和機會。這個被BAT都開始覬覦已久的移動醫療市場,一股創業風潮蜂擁而至。
張月軍創業的法蘭醫療目前正投入緊張的APP測試中,雖然還沒上線,但已獲得了風投的千萬元融資。目前,在移動醫療的5個環節中,從指標監測、診斷、治療到支付、康復,創業公司主要選擇指標監測和診斷兩個業務,前者主要是通過各種智能硬件隨時監測用戶的身體指標,而診斷成為創業公司搶占移動醫療一個重要的入口。
那么,這會是一個巨大的金礦嗎?在張月軍看來,目前,移動醫療還在積累用戶階段。”沒有給用戶帶來價值的商業模式一切都是曇花一現。”而據搜狐科技采訪后了解,目前的移動醫療公司都沒有實現盈利。
為何沒實現盈利?
從目前移動醫療的幾類盈利模式來看,交易類的靠賣產品獲得利潤,包括智能硬件、醫療器械以及線上銷售藥品等;第二是廣告,例如39健康、尋醫問藥等,通過積累用戶流量提升廣告價值。第三是增值業務,這是移動醫療最大的一個“金礦”,目前最典型企業是春雨醫生,提供一對一的問診服務,向用戶收費。
艾瑞移動醫療秦澤西則認為,“通過向用戶收費的服務在積累流量階段很容易流失用戶。”而目前移動醫療所涉及的包括指標監測、掛號、問診在用戶的強需求中并不明顯,他認為,創業公司選擇的項目都是醫院的周邊服務,因此用戶買單率低。
另外,移動醫療服務目前并沒有解決用戶最關心的醫保支付環節。
目前,醫保支付尚未實現線上實時結算,從目前的醫療費用來看,50%為醫保、40%為個人,剩下是商業保險等。“即使是支付寶與醫院對接,對于醫保用戶也只能是墊付返還,時間滯后也很難促動用戶進行線上支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移動醫療人士認為,由于異地就醫沒法實現醫保結算,因此移動支付在醫保用戶中推動較難。”
做在線醫療的滴滴打車很難
“傳統醫療是一個個孤島,孤島與孤島之間是海洋。”張月軍表示,醫療行業一直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現狀。例如,患者不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醫生;很難從專業上選擇適合自己治療的方案;已在其他國家獲得治愈的藥品在國內無法獲得相關的信息等等。這些信息的不對稱也讓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療時間。在醫療領域一個現象較為嚴重的現象是,據有相關報道顯示,我國存在30%以上患者誤診的幾率。
而移動醫療目前只聚集了醫院和醫生,尚未出現一個可以聚集患者需求的平臺。“更多的互聯網醫療類似于淘寶,只是將醫生和醫院集合在一起,讓用戶自己去挑和辨別。”一位移動醫療人士認為,大部分的移動醫療APP很難與用戶產生高粘度。
另外,從掛號到問診到治療到康復,移動醫療線上線下往往脫鉤,每一環節都需要下載一個APP,沒有為用戶提供一條龍的服務。“移動醫療體驗是碎片化的。”秦澤西表示。
但張月軍認為,治療這一環節很難線上實現,特別是一些重大的疾病。因此治療這一環節往往與掛號、診斷之后脫鉤。
據悉,即使是線上掛號這一服務也很難滿足用戶的需求。“很多掛號網都是從醫院掛號系統中分流出來的,僅占掛號的10%。”上述移動醫療人士透露。
因此,在秦澤西看來,打車軟件解決了信息對稱的問題,將閑置的資源利用起來,而在醫療領域,好醫生的資源有限,很難進行時間、空間的轉移。
目前,阿里、平安好醫院等開始自建線下醫院或與第三方診所合作來解決這一問題,但對于龐大的患者來說仍只是杯水車薪。
專家稀缺仍是難題、遠程醫療政策風險大
在眾多移動醫療的業務中,醫生資源是作為各創業公司爭搶的對象。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移動醫療人士表示,除了通過各種途徑獲得醫生資源外,一些公司往往通過分成的形式與醫生單個合作,讓醫生推薦患者下載相關的APP。有些醫生也出于對患者的考慮,方便患者治療,但一般是燙傷等非重大疾病可通過線上為患者提供治療方案。
目前,線上問診都是較為年輕的醫生,而專家仍是稀缺資源。據搜狐科技采訪后發現,目前傳統醫療從業者為抵御一批互聯網公司的沖擊,開始通過專家聯盟的方式強勢切入移動醫療。“移動醫療只是借助互聯網的方式和手段,通過資本或引進人才的方式都可以解決,但專家的核心資源互聯網公司難以撼動。”中日友好醫院一位主任醫師認為。
而此外,作為互聯網公司切入的另一個業務遠程醫療仍受到政策的影響,政策明確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可開展遠程咨詢服務,并且醫務人員向本醫療機構外的患者直接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應當經其執業注冊的醫療機構同意,并使用醫療機構統一的信息平臺。因此,遠程醫療依舊是要求只能在醫療機構之間展開。
“中國現在的遠程問診和所謂的互聯網咨詢市場非常混亂。遠程醫療在中國的政策平衡點更多的取決于線下體系的改革,如果線下體系改革的進展緩慢將大大影響遠程醫療在中國的發展。即使政策制定者不再保守,遠程醫療也很難獲得真正的發展。”上述人士認為。
因此,無論是醫生資源本身還是線上的諸多診斷手段,移動醫療終究會因醫改政策的變化而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