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醫療處于爆發前夜
行業驅動因素:
移動網絡傳輸速度大幅提升(3G&4G);可穿戴設備和應用APP蓬勃發展;等待殺手級產品引爆行業。
移動互聯網下一個熱點之一就是醫療和教育。娛樂和社交等基本需求已得到滿足,產生了騰訊、百度等巨頭,移動醫療和教育有長足的成長空間。國內醫療資源的短缺和不平衡。慢性病管理、老齡化&空巢老人、醫保支付壓力等。
移動醫療前景及市場
根據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18.6 億元,預計到2017年將達到125.3億元。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14 年3 月發布的報告稱,全球移動醫療健康市場的規模預計到2020年有望達到490 億美元。2012年北美地區占全球移動醫療市場的33.5% 。
2012年移動醫療服務收入中健康檢測服務占了48%,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健康檢測服務在2012年全球營收為12億美元,慢性病管理又是健康檢測服務中占比最大的項目。借助移動醫療手段,有望提升醫生效率&改善服務質量&降低成本,且有望改變醫療服務現有蛋糕劃分格局,企業有可能獲得超常規的發展。
跑馬圈地階段行業制高點在哪里?
1、硬件入口:蘋果、谷歌等選擇不同的入口會有不同的商業模式
2、用戶入口:騰訊、阿里、百度、360 未來也存在切入移動醫療的可能
醫院/醫生入口 東軟和衛寧等醫療信息化的企業有一定優勢
中小企業的出路
行業大整合和融合階段還未到來,企業處于練內功階段:中小企業當前宜深耕垂直細分領域,積累用戶且增強粘性,未來才有變現可能。合縱連橫,尋找資源能夠互補的戰略伙伴。如九安醫療和春雨醫生、三諾生物和糖護科技這兩個案例都是軟件與硬件的結合,中國電信與瑞士企業LifeWatch的合作則體現為渠道和產品的結合。
移動醫療關鍵節點——感知層
1、云和大數據:需要政策配合和觀念轉變
2、應用層(企業、用戶、醫生等實現互動的平臺):商業模式非常關鍵,用戶付費習慣還需培育
3、感知層(實現各種健康數據采集,也伴隨醫療設備的數字化):短期瓶頸在技術
注:物理網絡層(路由器、移動基站等等)是實現移動醫療的手段,并不對病人和醫生等產生直接的醫療價值,此處未做專門討論。
移動醫療關鍵節點_感知層
全身上下處處可穿戴。眼鏡和手表等主流市場將高度集中,競爭非常激烈,其他細分市場有望百花齊放。短期瓶頸在于技術,市場將伴隨殺手級產品出現而進入爆發期。如蘋果的下一代產品有望加入較多的生理參數監測。
需改進問題:電池待機時間;測試精度問題,如醫用傳感器的匱乏;智能手表和手機等平臺之間的協調問題;電磁輻射;同質化程度高,缺少殺手級產品。
可穿戴前景廣闊,具備很多現實意義:
可以全時空預防、監測和診治疾病。例如1)臨床數據實時收集,如使監測偶發異常心電狀態、動態血糖成為可能;2)通過遠程監測血糖&血壓&運動量&體重等指標對慢性病患者和孕婦等人群的狀態進行干預;遠程會診等成為可能,提高了良醫工作效率。
國內移動醫療App 已達2000多款,當前主要是面向醫院醫生的B2B模式和直接面向用戶的B2C 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對專業人士形成業務支持的應用,如查詢專業信息和醫學參考資料等,如杏樹林。滿足尋醫問診需求的應用,如春雨醫生、好大夫等;預約掛號、導醫、繳費和點評服務等,如就醫160 等;醫藥產品電商應用;健康監測和管理等應用。如東軟熙康、九安醫療、新元素、中衛萊康(心電監測)、糖護科技等企業的產品。其他細分功能產品。
國內應用層現狀
1 同質化高,競爭激烈 近2000多種各種APP
2用戶開發成本高,活躍度低,轉化率低活躍度遠低于社交和娛樂類APP。醫療行業特點決定了較難低成本且大規模拓展用戶
3 目前主要集中在垂直細分領域
4 與醫療機構之間數據接口不暢 醫院信息化系統開放程度低,標準化程度低
5 商業模式不清晰,盈利能力弱 選擇不同入口,可能會有不同的商業模式
很多企業都在或有過摸索階段:如丁香園盈利模式探索:從招聘到電商,再在藥企營銷找到商業感覺、目前為止落腳于“數據+服務”。如好大夫在線在active app 和web app 上的選擇。
移動醫療關鍵節點_大數據
大數據挖掘能產生價值和粘性,體現在醫療服務各個環節:臨床決策支持。大數據使得分析共性和尋找差異性變得更加簡單。通過全面分析病人特征數據和各種藥品的療效數據,幫助醫生制定最佳治療路徑,還可以提醒醫生防止潛在錯誤(如藥物不良反應、過度治療等)。
付款和定價。可以更好地對醫療服務進行定價;通過大數據來比較藥品的療效進而對藥品進行定價也成為可能。
公眾健康。通過覆蓋全國的患者電子病歷數據庫,能實現傳染病疫情的快速監控和反應;各種慢性病的監測、提前預警和干預、高風險人群的篩查都會變得更加容易。
評價體系更有效,有利于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降低醫療服務的成本。院內醫療過程數據更加透明度,可以使醫療從業者、醫療機構的績效更透明,有利于醫保體系和醫院對醫療服務過程的監管;美國還公開發布不同醫院的醫療質量和績效數據。醫療服務供需雙方的相互評價(如春雨醫生),有望加速讓資源往優勢醫療單元集中。隨著大數據的發掘,未來有可能出現很多現在都無法預知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
中短期存在的瓶頸及問題:
醫療信息使用有法律和隱私問題,政策風險和監管風險較大;另外,醫院主觀上沒有動力來進行信息共享和公開,客觀上大部分公立醫院信息系統開放度低、標準化低、數據共享能力欠缺。需配套法規、標準及醫療管理體制的配合。美國市場中發達的醫療保險對移動醫療的推動作用巨大,中國在此方面有明顯的欠缺。好的醫院和醫生是瓶頸,也是移動醫療閉環體系中的關鍵節點。比較成功的杏樹林和春雨醫生是以提升醫生效率為出發點:杏樹林給醫生提供專業支持,春雨醫生則能讓醫生的碎片時間也產生價值且讓邊遠地區人群享受發達地區醫療服務。發達國家的私人醫生模式能讓移動醫療更容易發揮作用;國內未來如果實施醫生多點執業,則有望大幅改善當前醫療服務的供給瓶頸。
技術標準零散、缺乏完整體系、缺少龍頭企業領域行業。移動醫療是非常典型的交叉領域,硬件、軟件、互聯網思維、政府醫院資源、用戶等要素同時兼備的公司很少。標準零散和體系不完整也制約了行業發展。大數據如何產生有效的盈利模式,還有待探索。
國內當前最可能成功的幾種模式
1、給專業人士提供業務支持:覆蓋足夠多的醫生等專業人士后,醫藥和器械企業
的廣告就有望成為收入主要來源——Epocrates、杏樹林等。
2、尋醫問診:聚集足夠的用戶和醫生后,有望通過付費用戶來實現收入——春雨醫生、好大夫等。
3、掛號、導醫、繳費類:能讓病人就醫過程更高效和舒適,用戶愿意付費,但需要醫院資源(必須能與醫院內數據系統對接)——就醫160 等。
4、慢性病遠程監測:當前主要通過賣硬件賺錢,云平臺能實現用戶數據的保存等簡單功能,更深層次的數據使用還需要完善——九安醫療、東軟熙康、三諾生物、中衛萊康等
5、院內移動工作站等:提升醫生和護士效率,降低醫療出錯概率等,解決臨床信息化最后20米難題,企業通過向醫院收費盈利——移動查房等。
6、特定垂直細分領域的應用:企業最好輕資產且低運營成本(如人工少,能借助計算機完成大部分工作),能滿足較大人群的某個特定需求,通過單人少量收費就能維持運轉——大姨媽、用藥提醒、嬰幼兒溫度遠程實時監控等。
當前移動醫療企業的業務模式都處于摸索階段,但任何一種模式如果能積累了足夠的用戶,都有可能演生出其他業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