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中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移動醫療市場啟動得更早。
美國Epocrates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動醫療公司,借助醫療領域移動App的先發優勢,該公司2011年4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用戶覆蓋全美40%的醫生。2013年1月,該公司以大約2.92億美元的價格,被美國健康技術護理提供商ATHN收購。
Epocrates為醫生提供手機上的臨床信息參考,其主打產品是藥品和臨床治療數據庫。資料顯示,Epocrates2012年營收約1.2億美元,75%來自于藥企,主要是為其提供精準的廣告和問卷調查服務。2012年,Epocrates收入約1.2億美元,其中80%來自藥企(60%來自廣告服務,20%來自市場調研服務),另外20%來自醫生的軟件服務費。
除了Epocrates,國外成功的移動醫療盈利模式還有向醫生收費、向醫院收費、向消費者收費、向保險公司收費。
一名醫藥行業投資人認為,除了向藥企收費,國外的很多模式不能移植到中國,比如向醫生收費的情況,大多數是為醫生提供掛號預約服務,國外的醫生是獨立的,而國內則在體制內,掛號預約是公共資源。另外,在中國商業保險與醫療行業結合并不緊密的情況下,面向商業保險公司收費模式,同樣尚需時日。
深圳市華康全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劉波也說,有深度價值需求的醫療資源,都在各實體醫院,相對獨立。通過移動平臺方式整合這些資源,面臨高門檻、高壁壘。
且不說,中國還有政策壁壘。
以問診平臺為例。在醫生多點執業試點方面,衛生主管部門逐步放開,但在遠程診療上,卻突破不大。醫生在App應用上往往只是提供問診和自診服務,對用戶做一些與健康相關的指導,以及就醫前和就醫中的一些注意事項,但并不能給患者開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