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彼得-勒文(Peter Levine)日前在美國科技媒體《連線》撰文對當下數據中心運營模式進行了一番剖析。在他看來,隨著源自移動設備流量迎來爆炸式的增長,傳統數據中心已經開始無力招架越來越龐大的用戶數據需求,因此未來的數據中心或將朝著零部件“移動化”的道路前進,即開始采用類似人們手機中低功耗、低成本零部件的模式開始搭建。
移動革命在近年來的逐漸興起已經影響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是用戶手中的“微型電腦”設備還是數據中心都因此而迎來了諸多變化。
如今,人們高頻率的使用智能手機已經對負責處理這些流量數據的服務器造成了巨大影響,而這些我們平時所看不見的服務器恰恰是所有這些圖片共享、通知推送、電子郵件以及社交網絡成為現實的最主要基礎架構。對此,我相信業內需要在未來將更多終端引入到“物聯網”的整體概念中,因為傳統的數據中心已經開始無力招架越來越龐大的用戶數據流量。
當IBM首款具備了兩個軟盤接口的PC在1981年問世之時,幾乎沒有人想到這一設備會對數據中心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當時的數據中心主要是由Unix迷你電腦所構成,但圍繞著PC所產生的創新開始一步步建立起了現在數據中心的雛形,即x86架構服務器、Linux以及大量的Windows服務器。
現在,業內的創新焦點已經從PC轉移到了移動設備之中,而這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全新零部件規格,比如更小的CPU、閃存和硬件網絡。換句話說就是,低功耗、低成本的移動零部件已經成為了下一代數據中心的硬件使用基準。
當然,我們并不是說下一代數據中心的變化就僅僅體現在了零部件的大小方面,而更多是體現在了自身零部件的優化方面。打個比方,你看過一個外置風扇或者板載風扇的手機嗎?肯定沒有!因為這些設備在設計之初就作好了應對不同環境因素的準備,即在設計時對自身的性能和降溫進行了結構性優化。因此,我們相信在走上零部件“移動化”道路后未來數據中心的電量和溫控成本將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可能會占用更少的空間。
與此同時,未來數據中心的架設成本也將得到有效控制,因為這些數據中心的基本零部件將源自移動設備的現有供應鏈體系。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更小零部件并不意味著對性能作出了妥協。目前,包括谷歌(微博)、Facebook和Twitter這些企業已經基于新標準建立起了自己的全新數據中心,而他們也通過采用全新通用硬件標準而為自己省下了數百萬美元的數據中心支出。
除了數據中心內部的零部件會迎來變化之外,這一趨勢的到來或許也將為不少初創企業帶來自己發展的春天。
在此,我所要說的并不是這些企業可以在服務器或者數據中心領域向英特爾等老牌企業發起挑戰,而是說它們可以通過采用諸如ARM等不同架構處理器、閃存和網絡架設的方法來運作自己的業務、降低成本,并通過這一方式避免讓傳統數據中心承包商獲得巨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