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泡沫還是大機會?
不久前,賽迪顧問發布的《2018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演進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為5700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領先于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占整體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22.5%,未來15年市場規模或將超過11.3萬億元。
一方面我們看到世界各國、各大機構和企業巨頭看好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紛紛出臺支持政策,各類企業巨頭紛紛投入巨資進行布局,在中國出現了眾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市場呈現出異常繁榮態勢。另一方面,我們又看到像GE這樣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雄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積極推動者,倒在先行的沙灘上。這個市場究竟怎么了?
郭臺銘押下重注的工業互聯網業務板塊——今年六月登陸A股的工業互聯網第一股——上市公司工業富聯的董事長陳永正,曾任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以及微軟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見證了幾乎整個IT產業發展的全部歷程。陳永正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今天的工業互聯網與當年的互聯網發展很像,20年前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同樣涌現了大批互聯網創業企業、互聯網新商業模式,在這個過程中也倒下了眾多的公司,這幾年大家看到成熟的、盈利的、影響力巨大的、深刻改變社會生活和引發產業變革的消費互聯網公司,他們的形成經歷了市場洗禮、迭代、演變,所以這個市場發展也一定是摸索推進的,是螺旋上升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工業富聯不僅是一家智能制造公司,更是一家平臺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在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透過時間維度并根據其特性進行分類,歸納出人員流、物料流、過程流三大實體流和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三大虛擬流,提供了企業內部實現提質增效、決策優化的重要關鍵,助力企業轉型。在工業富聯開放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我們將提供有效信息的共享,互通互聯,帶動制造業產業模式的革新,構建一個能面向全產業價值鏈的智能應用體系,進而實現實體經濟+互聯網的智能制造生態體系。”過去數月中,工業富聯CEO鄭弘孟曾在不同場合的公開演講中多次強調。
正因為如此,工業富聯將眼光投向了推動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培育上,積極推動即將在北京召開的2018工業互聯網生態大會暨雙創開發者大賽。不久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培育30萬個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全面覆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維護和經營管理等制造業關鍵業務環節的重點需求。“工業富聯希望為這個目標的落地做更多助力。”鄭弘孟表示。
為什么是富士康?
目前希望分享工業互聯網巨大蛋糕的企業當然不僅僅是富士康,從ICT企業到制造企業到互聯網巨頭,從大公司到小公司,包括聯想、海爾、三一重工、騰訊、阿里、東方國信、華為等等,大家都希望分一杯羹,富士康能把握住機會嗎?
今年6月6日是富士康在大陸投資30年的紀念日,郭臺銘邀請了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諸多大佬在深圳舉行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高峰論壇。這次論壇從某種意義上看,更像是一場關于“工業互聯網的詢證會”,郭臺銘希望透過多維度的碰撞來找到務實推動工業互聯網落地的路徑,來給這個正在開啟的市場做預判。
郭臺銘幾乎每一場論壇都仔細聆聽,到最后一刻,嘉賓的觀點驗證了他心里的想法,在這個實體經濟+互聯網的時代,真正的難度在于實體經濟數字化描述和數字化連接,這不是互聯網與ICT企業短時間積累能夠擁有的,這讓工業富聯成為領頭羊有了底氣。
郭臺銘給富士康定下了要求,即要做“云移物大智網+機器人”。“云”為云計算,“移”為移動,“物”是物聯網,“大”即大數據,“智”是人工智能,“網”是工業互聯網,再加上機器人。從核心層到IaaS到PaaS再到SaaS層,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將做“實體制造+數字制造”的整個生態體系。而核心層也是最難部分,包括核心層運算、工業網關、機臺控制與工廠設備等。在這個信息挖掘和智能感知的維度,富士康有44年的實體制造經驗,正是因為積累了“關鍵、有效、微觀、納米、海量”的制造數據,再加上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的能力,富士康具有獨特卻難以復制的優勢。
郭臺銘在多個場合表示,希望富士康橫向市場拓展機會,借助2B業務打造全球最大的工業互聯網,站上產業鏈頂端。富士康有理由在工業互聯網這個新賽道上成為領跑者和賦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