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已經不再是宣傳噱頭了,在2016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5G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IMT-2020(5G)推進組宣告5G第一試驗階段順利完成,這也意味著5G網絡已登上快車道向我們駛來。按照推進組的介紹,該階段主要完成了5G無線和網絡關鍵技術的性能和功能測試,并充分驗證了關鍵技術在支持Gbps用戶體驗速率、毫秒級端到端時延、每平方公里百萬連接等多樣化5G場景需求的技術可行性,進一步增強了業界推動5G創新和發展的信心。
今年3月,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啟動了5G標準制定工作,為了推進5G技術研發,特別是支撐國際標準制定工作,我國已經在年初正式啟動5G技術分階段研發試驗。為讓業界充分了解5G研發與試驗最新進展,論壇發布了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測試結果,分享5G技術、標準與應用研究成果,并探討未來5G產業發展趨勢。
分階段完成測試
移動通信是國家關鍵網絡基礎設施,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引擎。在寬帶中國戰略引導推動下,中國加快4G網絡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介紹,目前,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網絡,截至今年7月末,我國4G基站規模已經超過200萬個,用戶數達6.46億,占移動電話用戶的比重達49.5%。
隨著4G在全球范圍內的規模商用,5G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標準化工作已經全面啟動。在中國,5G也成為信息通信領域重點突破方向。
《“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要積極推進5G發展,2020年啟動5G商用。《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強調,要積極開展5G技術研發、標準和產業化布局,并在2025年建成國際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加強國際合作,依托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網重大專項,全面部署5G研發任務。
“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于2016年1月全面啟動,分為關鍵技術驗證、技術方案驗證和系統方案驗證三個階段推進實施。”聞庫說。
在剛剛結束的第一階段試驗過程中,IMT-2020(5G)推進組與各參與單位密切合作,主要完成了5G無線和網絡關鍵技術的性能和功能測試,具體包括:大規模天線、新型多址、新型多載波、高頻段通信等7個無線關鍵技術,以及網絡切片、移動邊緣計算等4個網絡關鍵技術。
該階段試驗驗證了上述關鍵技術在支持Gbps用戶體驗速率等多樣化5G場景需求的技術可行性。接下來的階段試驗將重點開展面向移動互聯網、低時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連接三大5G典型場景的無線空口和網絡技術方案的研發與試驗,并計劃在2017年底前完成。
“第二階段試驗將基于統一平臺、統一試驗頻段、統一設備和測試規范開展,并引入第三方芯片儀表廠商,推動系統廠商與芯片儀表廠商多方對接測試。基于5G技術研發試驗平臺,進一步加強開放與合作,支持全球統一5G標準及產業發展。”IMT-2020(5G)推進組5G實驗負責人、無線技術組副組長魏克軍說。
5G將只有一個標準
目前,相關國際標準組織正在推進統一的5G標準編制工作,預計首個版本的5G標準將在2018年完成并推出,為5G網絡正式商用,以及后續各類信息服務應用奠定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計劃推出的5G標準將不再具有多個技術版本,而是形成統一融合的唯一標準。”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介紹,在2G、3G、4G時代,有多個版本的技術標準。例如,4G就有我國主導的TD-LTE和國外企業主導的FDD-LTE之分。但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5G將形成統一融合的單一標準。
“這意味著,如果我國企業提出的相關標準在整個5G標準中所占比例越大,在未來的5G和相關的各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上,我國企業就能獲得越大的全球產業競爭力和市場份額。”黃宇紅強調。
業內人士表示,一旦我國企業有能力主導5G標準制定,屆時,我國企業生產的5G網絡設備、運維設備、移動終端等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進入歐美市場的阻力也會大大下降。
“只有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才是有生命力的。”黃宇紅呼吁,“大家共同支持國際化標準,而不要建立私有標準。同時,運營商也要發揮獨特的市場牽引作用。”
黃宇紅認為,運營商是使5G標準真正走向統一,真正具備競爭力和長遠發展能力的中堅力量。“在第一試驗階段,中國移動積極承擔了一些領導崗位和項目主導牽頭人的作用。我們積極參與到工作組試驗測試工作中,跟推進組一起把很多5G的關鍵技術進行了測試和驗證,也跟很多廠家合作伙伴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了大規模天線、軟件定義網絡、邊緣計算等等技術研發。”
5G將會帶來的改變
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通信技術基本上不到十年就會經歷一代更新。技術更新速度不但快,而且每一代更新從總體來看都伴隨兩樣基本因素的提升:數據能力的提升、新的應用產生。
“從4G到5G,同樣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標志性的技術更新,一是絕對速率變快了;二是新一代應用也會隨之產生。”美國高通公司工程技術副總裁范明熙介紹,5G技術的應用將直接推動移動物聯網的產生,“基于移動物聯網有兩套非常重要的技術。一個是低時延,比如工業控制和車載網,對安全性要求很高,要有可靠性的業務控制和關鍵技術服務。二是大規模海量物聯網,這里需要有各種連接,同時每個終端存在的壽命會很長,如何既降低功耗,又能把許多不同的需求放在統一的平臺上,這是5G將會帶來的改變。”
“5G未來面向千行百業,所以5G未來的業務需求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甘斌說。“5G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它可以通過提供高帶寬,同時支持非常低的時延,從這個角度說它能很好地支持未來VR/AR業務。當然,其中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在談5G之前,一般我們相信的是,未來發生的事情我們從今天已經可以看見它的影子,那么5G也是一樣。”范明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