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19日,騰訊云一口氣宣布開放法蘭克福等3個數據中心。一夜之間,阿里云在7月20日聲稱已在全球布局超過200個飛天數據中心,這與此前阿里云公布的數10個飛天數據中心數量差距懸殊。在接受中國IDC圈咨詢時,阿里云相關方面表示,之所以有前后數據中心數量的巨大變化,在于阿里云此前公布的數10個飛天數據中心是節點數量,此次公布的是數據中心數量。
從以節點為單位到以數據中心為單位,概念轉換間,是云服務商的一場力量博弈,國內云服務商的出海競爭已經從星星之火,發展成了燎原之勢。
本文以阿里云、騰訊云為例,從數據中心布局上敘述中國云服務商在出海上的差異化路徑,由于各家對節點、可用區、數據中心概念描述不一(各家描述見文末),以下采用騰訊云阿里云統一使用的“可用區”概念作為基點。
海外數據中心可用區布局概況
注:由于香港不需頒發牌照,與大陸模式不同,所以這里海外可用區將香港概括在內,下表數據均來自雙方官網。
(表一 截止發稿前,雙方有記載的海外可用區數量 中國IDC圈整理)
如圖所示,時間上,兩家都是從2014年開始發力海外數據中心市場。阿里云2014-2015年發力均衡;而騰訊云數據中心快速布局是在2016年,加上與當地服務商共建的數據中心,2016年騰訊云海外可用區突增12家,可謂發力迅猛;
數量上,阿里云海外共11家可用區,比騰訊云少5區。
海外數據中心部署區域上,騰訊云數據中心部署的16個地域,10個屬于共建模式覆蓋地域。阿里云則覆蓋7個地域,具體是否有類似騰訊云的共建數據中心,尚不清楚。兩家最大的差異在于,阿里云未在騰訊云已有的南美洲圣保羅、歐洲莫斯科及印度孟買等地建設數據中心,騰訊云未在阿里云已建的中東迪拜建立數據中心。
(阿里云騰訊云海外可用區部署)
可用區服務差異
注:藍色為騰訊云提供但阿里云不提供的服務,黃色為阿里云提供但騰訊云不提供的服務,信息源均來自官網。圖片清晰度有限,網頁版點擊可查看大圖,如需更詳細信息,可進入以下鏈接:
阿里云:https://www.aliyun.com/about/global?spm=5176.8142029.388261.824.elm1BW
騰訊云:https://cloud.tencent.com/act/event/global-base-list.html
(表二阿里云騰訊云數據中心服務差異 中國IDC圈整理)
(表三阿里云騰訊云數據中心服務差異 中國IDC圈整理)
(表四阿里云騰訊云數據中心服務差異 中國IDC圈整理)
該圖表的可用區服務部署大致分為計算、網絡、存儲、數據、安全服務、域名服務、視頻服務、AI幾大部分。根據以上圖表,可以看出阿里云在計算、存儲、數據產品的部署完整度上優于騰訊云;騰訊云在網絡、安全服務、域名服務、移動服務、視頻服務方面優于阿里云。騰訊云在視頻直播服務等方面提出了行業解決方案,在AI方向上的發力有了明顯的體現。雙方在不同方向上的差異化部署與阿里騰訊對兩個平臺的基因輸出不無關系。
另外,對于海外共建的11個可用區在計算、網絡、存儲等方面具體提供哪項服務,騰訊云官網未明示,為什么騰訊云海外共建可用區沒有像其他可用區一樣表明服務項目?針對此疑問,騰訊云向中國IDC圈表明,共建數據中心將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客戶服務響應時間以客戶所需服務的復雜程度來決定,作為可用區,共建數據中心將得到其他數據中心相同的服務質量。
海外生態
與近日騰訊云法蘭克福數據中心開服同時,騰訊云宣布攜手Interxion、DE-CIX、Telia三大歐洲合作伙伴,在云交換、互聯網交換、骨干網運營三大領域展開合作。據悉,Interxion是歐洲最大的數據中心提供商,并擁有歐洲最大的云交換平臺,DE-CIX是全球領先的互聯網數據交換服務商,Telia則是歐洲最大骨干網運營商,本來已在網絡部署方面顯現優勢的騰訊云,此舉志在歐洲建立全面的行業生態互聯體系。
這似乎是騰訊云第一次大規模與海外數據中心相關服務商建立合作。關于云服務基礎設施本地化問題,騰訊云回應,騰訊云海外數據中心第一步是攜手國內企業出海,幫騰訊云的客戶先打造好海外的云服務平臺,國內客戶可以借助騰訊云的大船的資源,快速將服務延伸到海外;第二步,在后續海外市場扎根打穩之后,進一步開拓本地化的市場。
阿里云此前也與全球頂尖的數據存儲服務商NetApp展開合作,開發了適用于阿里云的私有存儲方案。這也與表三中體現的阿里云存儲產品優勢相對應。另外,阿里云剛剛與馬來西亞數字經濟公司MDEC在吉隆坡宣布攜手建立面向當地創新創業者的數字孵化中心(Digital Hub),阿里云方面稱這一行動意味著中國云計算服務商在全球服務本地化方向又進一步。
兩家在出海所針對的服務對象上也表現出了差異。按照騰訊云此前的說法,騰訊云出海的主要服務對象為需要拓展海外業務的中國企業。而阿里云則正在試圖向純海外客戶拋出橄欖枝。阿里云曾助力中東迪拜本地企業“皇家購物”搭建云服務,并為迪拜交通、通訊、城市基礎設施、電力、經濟服務和城市規劃等六大支柱領域提供服務,成為參與迪拜“智慧城市”計劃建設的云服務商。
綜合來看,騰訊云阿里云都已經有了完整的出海體系。在數據中心海外產品部署方面,阿里云可能更需要明確海外行業解決方案。而騰訊云的出海本地化戰略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沉淀。
在阿里騰訊之外,國內有出海計劃的其他云服務商也不在少數。上月剛剛完成1億元B輪融資的迅達云,為自己的定位是一家海外節點最多的本土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成立于2012年的迅達云,目前已擁有11個海外節點,在海外節點與國內節點的互通、鏈路優化、流量調度、高可用方案等方面具有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的能力。另一家在出海方面頗有建樹的是在2017可信云大會上斬獲可信云行業云服務獎和技術創新獎兩項大獎的Ucloud,目前已建設9個海外數據中心,遍布三大洲的8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布局版圖仍在逐步延伸。
在談到友商的海外布局時,云服務商們有的不予置評,有的刀槍相向。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或許就是在這樣時而暗涌翻滾、時而巨浪滔天的狀況下高歌猛進。
關于節點、可用區、數據中心的概念:
AWS:
AWS云基礎設施圍繞區域和可用區(“AZ”)構建。區域是指全球范圍內的某個物理節點,每個區域由多個可用區組成??捎脜^由一個或多個分散的數據中心組成每個都擁有獨立的配套設施,其中包括冗余電源、聯網和連接??捎脜^能夠提高生產應用程序和數據庫的運行效率,使其具備比單個數據中心更強的可用性、容錯能力以及可擴展性。AWS云在全球16個地理區域內運營著44個可用區。
阿里云:
一般來說,云計算的基礎設施分為節點、可用區和數據中心三個概念,一個節點會包括幾個可用區,一個可用區會包括幾個數據中心(也就是大家理解的機房)。節點、可用區和數據中心(機房)對應的英文是Region、availablity Zone、datacenter。
騰訊云:
我們理解的數據中心與服務節點,并不是同一個維度的概念。數據中心對客戶的呈現,是從底層基礎設施(比如供電、制冷)、到網絡互聯、到上層的產品應用部署,都有全套的標準,建設規模也比較大,因此可提供的產品服務能力更完備(比如騰訊云的數據中心可以支持多達90+種產品服務)。 而服務節點,主要的關注點是上層的產品應用服務,所提供的產品服務能力是數據中心服務的一個輕量化的子集。
而“覆蓋區域”,如字面意思,就是該數據中心所能覆蓋的用戶所在區域,如果用服務節點來描述,也會有對應的目標覆蓋區域。
比如騰訊云剛剛上線的法蘭克福數據中心,地理位置設在德國法蘭克福,但通過網絡覆蓋,其目標覆蓋區域可輻射到包括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40多個主要國家。簡單來說,“數據中心”或“服務節點”是一個點,而“數據中心覆蓋區域”或“服務節點覆蓋區域”是從這個點輻射出去的面,是云服務可達的覆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