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去年7月亞馬遜、Azure和Google公有云價格大戰仍記憶猶新,其競爭之慘烈,降價幅度之深著實令人瞠目,這場價格戰也波及到國內,很多公有云服務商也紛紛亮出了降價的標配。隨著云計算競爭的加劇,這樣的價格戰,今年還會上演嗎?
價格大戰不會重演
“如果今年仍然呈現白熱化的價格大戰,這將是非常失敗的,在我看來,價格戰重演的判斷并不成立。”華云數據首席戰略官郁珉說。
他表示,原因很簡單,云計算并不簡單等同于云主機,與此同時,國內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在經過初期價格戰發展之后,已經漸漸理清了發展的思路,確立了各自的方向。以騰訊云為例,其重點思路在于游戲相關產業,利用“連接”的優勢對外拓展,因此公有云服務并不是重點,微信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會看到微信在各行各業的滲透,今年會看到微信和更多行業應用的融合。百度云、阿里云也是如此,其大數據的發展方向是非常明確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服務的滲透,以及與行業應用的深度融合將成為主要的旋律,云服務商之間比拼的不再是價格,更多將是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比拼,SLA(Service-LevelAgreement,服務等級協議)會成為用戶主要訴求,因此價格戰并不會出現。
開放擁有未來
在郁珉看來,開放是云計算服務的關鍵。
很多云計算服務,號稱開放實際上還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有人將公有云服務比喻為一輛飛奔的火車,上去就下不來。如果使用封閉的系統很容易被捆版和控制,特別對于ISV(獨立軟件開發商),透過這樣的平臺,很多一部分的收入需要瓜分走。盡管這些平臺通過開放API,ISV可以在上面進行增值,但不會有安全感,會受到平臺的束縛和控制。
有鑒于此,華云數據的策略是將開放貫徹到底,為此華云推出了以“云巢系統”為核心的開放平臺。云巢面向用戶以及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彈性計算接入服務,這也是華云數據第四代架構云計算服務最大的亮點,它可以快速接管企業內部非常復雜的傳統IT架構,不需要考慮不同架構、設備整合的技術難度和投入,可以最大程度地對現有IT資源進行再次利用。
“通用還是定制的爭論由來已久。”郁珉說。
所謂通用就是按照一個通用平臺,用戶和合作伙伴都要按照規定好的模型展開應用,通用型最大的好處就在于最大化資源效率和管理,最求管理和效率的最大化。華云數據堅持在通用標準化的基礎上再實現定制化,用技術和服務來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
滿園春色才是春
華云是一家IDC起步的公司,對于國內的情況非常了解。云計算不是簡單的云主機產品,而是一個應用和服務提交的平臺,要能夠幫助行業/企業用戶實現云化的過程,所謂云服務的交付并不是一次性的資源提交,其中將伴隨著不斷升級、擴容的過程,要能夠滿足行業/企業用戶的需要。
在規模上,透過云巢開放平臺,華云數據愿意聯合國內的云服務商,如有志于轉型為“云IDC”的傳統IDC服務提供商,幫助他們提升交付能力,通過聯合追求產業整體的提升。在增值內容上,華云數據聯合傳統ISV,為傳統In-house軟件提供一站式的開放云化平臺,ISV不用關心復雜的云平臺資源調度和管理,集中精力研發所擅長的軟件應用,實現最大程度的共贏。
郁珉表示,如今無論是外在壓力還是內在動力,傳統行業/企業用戶在IT上對于云計算的需求在增加,如果再不用云就Out了,因此幫助用戶順利實現云化將非常重要。但云化的過程,并不是追求時髦,追逐政績的過程,云化如何與行業/企業用戶現有的應用、資源進行銜接,選擇何種方式和路徑,如何管理云狀態下的新型IT,都是擺在CIO或IT經理面前的問題。過于謹慎而落后于時代的步伐,抑或過于激進劇烈沖擊原有IT體系,都可能付出巨大的代價。
選擇合適的云化合作伙伴將變得非常關鍵,華云數據以及合作伙伴將幫助用戶順利實現云化的過程!“動輒50個100個機柜的量級,這不是華云的風格,10個機柜,甚至2個機柜起步,是華云數據給客戶和合作伙伴建議的云化轉型的第一格臺階!”郁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