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貸每筆貸款成本3毛錢,不到普通銀行的1/1000,其中秘訣在于阿里云計算上的大數據處理。如今阿里欲將云服務平臺對外開放,讓更多企業更輕松獲得大數據處理能力。8月19日,宣布啟動“云合計劃”,與合作伙伴一起構建適應DT時代的云生態體系,該計劃擬招募一萬家云服務商,為企業、政府等用戶提供一站式云服務。
希望培育出中國的“微軟”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即使國內IT界中擁有強如BAT的企業,但人們總有一種感覺,微軟、甲骨文仍有屬于自己獨特的位置。
中國為何未誕生像微軟、甲骨文這樣的世界級軟件公司?阿里云總裁王文彬認為,中國企業級IT市場,長期被少數幾家國際巨頭掌控。國內IT服務商的商業模式,就是圍繞這些巨頭的軟硬件產品提供代理銷售和集成服務,很少有人花心思做好真正有價值的終端應用。“長期以來,中國絕大部分企業將IT預算中80%的錢,投入到軟硬件平臺,而真正花在應用創新上的錢不到20%,這非常不合理。”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國際信息技術巨頭拿走大部分收入;國內IT服務商缺乏創新動力;企業用戶花大錢投入卻難見成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只將2%的營收投入到IT領域,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基于阿里云計算平臺,我們將產業收入占比從8︰2變成2︰8,負責應用創新的云服務商拿80%的收入。”王文彬強調,當“造房子”的云服務商有了創新動力,中國才能誕生世界級的企業軟件公司。
多方抱團拓展中國云應用
事實上,云計算已是大勢所趨。來自市場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全球云服務市場增長45%,而傳統IT市場只增長了4%。此外,企業在云服務上每消費1元錢,傳統IT投資將減少4元錢。
王文彬表示,通過“云合計劃”,阿里云希望將自己的服務平臺打造成國內云計算的“公共電網”。而在其平臺上運行的云服務商,則像是在“公共電網”上做“家用電器”公司。
據悉,“云合計劃”擬招募一萬家云服務商,其中包括100家大型服務商、1000家中型服務商,并提供資金扶持、客戶共享、技術和培訓支持,幫助合作伙伴從IT服務商向云服務商轉型。 目前,東軟、中軟、浪潮、東華軟件等國內主流的大型IT服務商,均相繼成為阿里云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