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應該說 云計算 市場經歷了喜憂參半的一年,喜的是,云計算的市場持續爆發式增長,云計算的市場已經從互聯網行業逐漸向傳統行業和企業級市場滲透和轉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和接納云計算(如);憂的是我們也看到一些云計算的創業公司倒下了,這說明這個市場競爭在日趨白熱化。
無論是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云市場,已經硝煙彌漫,刀光劍影了。所以大家都在說2016年是云計算最關鍵的一年,“關鍵“這個詞用的很有水平,一語雙關,即說明這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也表達了市場爆發增長的機遇。
從公有云的市場格局來看,AWS和阿里云在國外、國內一家獨大的局面,基本已經形成,這里跟資源投入和先發優勢密不可分。當然誰是第二,這個話題比較敏感,就不在這里討論了,這里想討論的還是偏技術層面的事情。很多人說公有云其實是種運營模式的業態,那么也就是說拼的是平臺運營服務的能力,拼的是成本與投入。
這話沒錯,不過從長期的角度來考慮,拼的還是技術,對于公有云來說,憑借基礎資源,如果想要獲取很好的利潤實現盈利,個人覺得不現實;真正公有云的贏利點,還是來自于PaaS層,甚至是SaaS層的服務,這點從AWS的發展軌跡,可見一斑。
IaaS層的技術競爭力,在現有的技術格局下,個人認為很難有絕對的優勢,雖然每家都在強調自己的網絡能力、存儲能力,也確實存在一些差異,但個人認為不是純技術上的差異,很多事運營理念上的差異;真正能夠體現技術差異的更多是在PaaS層的服務,比如RDB、No-SQL、緩存、隊列、負載均衡、安全等等。服務于單個用戶,這些技術都不是問題,在互聯網公司,這些都有很好的實踐和技術積累,但是在云平臺上以服務形式展現,可就真的是考驗技術實力了。
一個金融客戶,在嘗試了國內若干家云平臺的RDB服務之后,最終還是選擇了跟國內一家專注于RDB技術的傳統技術提供商合作,自己搭建了RDB服務。道理很簡單,你達不到我的技術要求,在技術的領域是忽悠不了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因此在公有云這個領域,未必AWS、阿里云就不可超越。而這種超越,個人覺得不是什么彎道超車,而是真真實實需要在技術上超越。這當然很難,因為AWS也好,阿里云也好,都聚集了一幫優秀的人,他們也在持續的投入和進化。但是不是沒有機會,沒有可能,云計算的領域還是技術主導。
再說說私有云或者混合云市場吧,某種程度上說,公有云和私有云要解決的問題完全不同,公有云要解決的是IT資源池化、服務化的問題;但是私有云、混合云其實要解決的企業IT架構升級以及混合IT架構管理的問題,所謂升級,就是說不管什么云,首先要能解決我在傳統IT架構下的問題。
如何做到企業IT架構的安全、合規、穩定、可控。我們經常看到企業的IT管理者跟云服務商的售前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根本原因我覺得是,你沒有想清楚企業究竟要解決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