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云計算成為所有人的焦點時,惠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于今年10月底將公司拆分為兩個新財富50強上市公司,一家涵蓋惠普的企業技術基礎設施、軟件、服務業務,另一家專注于個人系統與打印業務。從這個經官方證實的決定中可以看出,這頭PC時代的“巨象”,在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時代也要在風口上起舞了。
中國情結:巨象的落地
“惠普中國云,變革新支點”,是惠普在剛舉行的重慶國際云計算博覽會上提煉的主題。惠普找到了這個支點:中國云計算戰略。
經歷了誕生的促動期、過高期望的峰值和泡沫化的低谷期后,云計算即將越過“七年之癢”迎來穩步爬升的轉型年,落地成為考量惠普中國云布局力度的重要砝碼。
很多人都在探討,“互聯網+”和“工業4.0”的交集在哪里?毋庸置疑,利用互聯網和先進制造推動傳統企業的轉型將成為關注重點。在這方面惠普已經先行了一步,在中國推出了8朵“引領產業升級”的云:汽車產業云、文化產業云、園區云、農業產業云、旅游產業云、能源產業云、醫療產業云和教育產業云。
中國惠普技術服務事業部行業戰略與解決方案部總經理衛東表示,云計算帶來的IT服務創新,可能會成為招商引資的新賣點。杭州北部軟件園就是被這樣的模式所打動,跟惠普合作搭起了“園區云”,通過共享虛擬化計算資源的方式,改變了以前“各掃自家門前雪”的信息孤島模式,只有如此,企業才能真的“拎包入駐”。
我國最大的傳統產業農業,已然成為了BAT等互聯網巨頭的“必爭之地”。如今,惠普也開始布局農業產業云,并已在貴陽等地落地,將質量、產量、物流、交易、金融等上百種數據都在云端處理和存儲,其背后蘊含的價值不言而喻。
“絲綢之路”到“云之路”
在惠普中國云的落地過程中,什么才是關鍵因素呢?惠普全球副總裁葉健反復強調了兩個角色:政府和當地的龍頭企業。
2010年,惠普在中國的第二座PC工廠落定重慶,自此,重慶就成為了惠普重要的生產基地和戰略合作伙伴。在重慶和歐洲之間有一條交通要道——渝新歐國際鐵路,可謂是“絲綢之路2.0”。“這條鐵路很大程度上是因惠普重慶工廠向歐洲運輸電腦而起,現在,我們惠普在歐洲銷售的所有電腦,都是由重慶工廠生產的。”葉健在采訪中提到。
在重慶進行中國云的試點,既有順理成章的基因,也有政府和當地龍頭企業的支持。葉健表示,中國汽車制造企業20強中,有14家制造商都是惠普服務的客戶,在這個先天優勢之下,汽車大數據云就成為了惠普中國云的“大兒子”。
“汽車制造業是重慶大足區的經濟命脈,選擇跟惠普合作,正是因為惠普在汽車服務市場積累的經驗。”重慶大足區副區長黃友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