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亞馬遜的出現是否使得傳統零售業遭遇滅頂之災?這樣答案看似是肯定的,比如知名寵物用品連鎖供應商PetSmart已經宣布接受87億美元的收購報價“歸順于”以BC Partners領銜的私募股本財團;另有傳言稱體育用品零售商Dick's Sporting Goods也正考慮是否接受來自其他企業的完全收購方案。事實上,亞馬遜確實讓一些特色零售商成為了歷史,而這一現象在近幾年來尤為突出。
亞馬遜原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圖書銷售商,當時他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國鮑德斯集團和Barnes &Noble書店(后者是美國第二大實體書店);經過努力亞馬遜使得自己成為消費者網購電子產品的首選網站之一,甚至連百思買這樣的實體電器連鎖商店都想加入亞馬遜的銷售網絡;亞馬遜在辦公產品領域的崛起使得歐迪辦公這樣的世界巨頭感到巨大壓力,而亞馬遜眼下正在同另外一家全球領先的辦公用品制造商史泰博洽談進一步整合的事宜。
特色實體零售店在面對電子商務的沖擊之時未能實現“獨善其身”的目標。比如PetSmart在過去三年中的營收年均增幅達到6.7%,而這一數字在去年中僅為2%。PetSmart在自身業務的發展過程中忽略了電子商務這一重要環節,而正是這樣的疏忽使得亞馬遜旗下的wag.com服務得以大力發展。試想一下,當亞馬遜的快遞員免費將50磅重的狗糧按時送到消費者家門口時,有誰還會想到自己跑去實體店購買狗糧呢?除了PetSmart以外,史泰博、百思買和Barnes &Noble書店等等企業在最近三年中都經歷了營收增長放緩以及最近一年增速放緩最為明顯的問題。亞馬遜快速且免費的送貨服務對于The Container Store這樣的實體連鎖零售商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沖擊,The Container Store一直以來以旗下員工專業知識深厚為客戶服務的亮點,不過現實的情況是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The Container Store的市值蒸發了將近一半,而在其第三財季中凈銷售額增幅僅為1.4%,當季同店銷售額甚至下滑3.5%。
就在其他實體零售店業績出現增長瓶頸之時,亞馬遜的年度營收增幅沖高至30%。根據市場調查機構ChannelAdvisors公布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在去年11月的銷售額增長了將近36%,而這一數字在12月則為22%。
為了避免曾經出現的假期消費季銷售卡殼問題,亞馬遜已經投入巨資提升商品促銷和物流能力。另一方面,亞馬遜吸引1000萬新用戶參加Amazon Prime會員計劃,該計劃可以使得用戶享受免費物流以及免費在線電影和音樂方面的服務。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亞馬遜在全球范圍內賣出超過20億件商品。
面對亞馬遜等等電商企業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實體特色零售店也許只有盡快完成自我電商化的轉型才能夠在競爭大潮中得以存活。
本文作者里奇·杜弗里(Rich Duprey)系美知名行業分析網站The Motley Fool專欄作家,專注於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