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和6.18,兩個人造的網購狂歡節。盡管一個年中一個年末,但是京東6.18的力度、知名度與阿里的11.11還差距很大。為什么呢?
【阿里的造節術】
首先不由得感慨一下阿里的造節術。
11月11號是什么日子?差不多已經立冬了,但是天氣剛開始轉冷,大家抓緊置辦過冬物資。11月11日是個線下的零售空檔期,往前一個半月是國慶,往后一個半月是圣誕,而這么空曠的時間段卻沒有什么日子作為噱頭實在有些無聊,還好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很快找到了“光棍”這么有價值的日子及群體。一旦一個日子有了主題,自然就不會被放過,商家的智慧無窮無盡,必定馬上就會開始做文章、添油加醋,然后又一個購物小高潮誕生。
節日是什么呢?節日無非就是為了紀念事或者人,所以大部分的節日都預先設定了故事背景,等著大家豐富情節。春節:回家過年,喜氣洋洋紅色與金色的裝扮。情人節:拉著對象出去買買東西吃頓好的等著晚上……中秋節:嫦娥奔月,家人團聚要吃月餅啦。但是光棍節很神奇啊,完全是民間自創的節日,故事背景僅僅設定了光棍。光棍是什么?青年人啊,老想購物,錢還不多,坐等打折的人們。光棍是什么?宅男宅女啊,宅家里的才是電商的衣食父母!光棍是什么?沒對象陪的閑人啊,最需要被調動積極性的群體。11.11就是這么的神奇,流行于校園,是年輕人的產物,又是電商界的大客戶群,隨后它被天貓抓住,作為一個噱頭,將“光棍”作為主題也作為主要客戶群體,尤其雙十一在最一開始還確實起名叫做“光棍節大促銷”,隨后幾年又在阿里的大力推廣下,發展成全民網購狂歡日。
其實說是阿里的造節術,也有電商發展的必然成分在里面,線下有各種店慶也有節日購物高峰,而線上,也總要有一個屬于電商的日子,就算不是雙十一,也會出現另一個日子讓商家打折促銷做活動。回溯到6年前,天貓還叫“淘寶商城”,京東還沒崛起,蘇寧國美還專注于傳統渠道。“B2C”這個概念,遠不如今天如此被消費者熟悉。用張勇的話說,“當時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希望找到一個日子,是屬于當時的淘寶商城,因為那時候淘寶商城還很小,我們希望能夠讓消費者知道和喜歡淘寶商城。”
2009年的“雙十一”,淘寶商城完成了5200萬的交易額。
當時一些商家根本沒有準備,也不知道到底能賣出多少,甚至連天貓的高管也不知道能賣出多少。有些商家準備的倉促,就茵曼來說,當時的目標是保200萬沖300萬,但是最后做了680萬。
當時的天貓甚至還沒有自己的域名,但是到了這兩年,雙十一已經從天貓的項目變成了整個阿里的項目,聚劃算、淘寶等全部參與進來。而在阿里之外,京東、蘇寧、當當等電商也來分一杯流量。
【雙十一誕生】
2009年,整個阿里都嘗到了雙十一的甜頭。自然,第一次好就會辦第二次,雙十一也就此誕生了。
2011年,阿里準備雙十一的時間是半年,2012年就變成了大半年。可見整個阿里對雙十一越來越重視。而此時,雙十一從十月中旬就開始預熱了,進入11月之后,開始一輪一輪的展示及搶紅包大戰。
但是雙十一如果只打價格戰就不適合品牌了,但是品牌也參與進來了。原因在于雙十一的流量。流量大的時候投放廣告,自然看到的人就多。有人計算過,在天貓上想轉化一個新客戶的廣告費用大概是250元,但是這250元意味著今后更大的價值,也因此許多品牌都愿意加入廣告的投放。
【京東6.18會變成另一個雙十一嗎】
關于這個問題,我想很多人都有過不同程度的猜想。現在我來談一下我的看法。
從日期上看,一月有元旦,二月有新年,三月有婦女節,四月有清明,五一勞動節,六月初有端午,而美好的暑假卻沒有什么節日可以慶祝,七夕算個節日,但是陰歷,時間不固定,商家和大眾都不好把握。于是在上半年,京東選了6.18,雖然京東把6.18做為店慶來做,但是也不排除在選擇日期上的取巧。
自阿里造出雙十一之后,各大商家在上半年的時間里也需要一個專屬電商的時間點來發泄。阿里是中國電商的領軍集團,而京東最近幾年的崛起同樣不容小覷,互聯網的靈敏度和商家的高度集中,這兩年的京東6.18也掀起了一陣小高潮,盡管還比不上雙十一,但是也經常被放在一起相提并論。
京東在6.18主要做兩件事,營銷和移動端。砸概念是一件很費錢也很費精力的事情,但是京東在這方面卻很積極,從五月中旬,京東開始施行各種618相關的整合營銷,從電視及平面廣告到移動端紅包,再到活動當天的明星送貨,最終以劉強東的真人出鏡將618推到高潮。而移動端,有騰訊的接入,加上紅包的引流,最終移動端的下單量也達到了四分之一。這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618,京東的收益不錯,但是至于能不能成為全民網購狂歡節,本人的看法是,只要流量上來了,就會有人來分羹。辦活動的商家多了,客戶就更多,加上羊群效應,想來618成為下一全民網購狂歡節還是指日可待的。但是最終如何,還需要時間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