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總結上周末能夠上新聞頭條的有4則:阿里巴巴上市、李娜退役、蘇格蘭公投獨立未果、王菲謝霆鋒復合。且分別解讀為:一個時代開始了,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時代剛想開始就被結束了,一個以為結束了的時代又開始了!阿里上市被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見其影響力。
北京時間9月19日23時53分,在經過近兩個半小時的等待之后,阿里巴巴正式迎來第一筆交易,開盤價為92.7美元。上市首日的收盤價為93.89美元,比68美元的發行價上漲了25.89美元,漲幅達38.07%。作為創始人,如今的馬云以8.9%的持股比例坐享阿里149億美元市值,以212億美元的總凈資產成為內地首富,他通過IPO售出0.5%股權套現約8.67億美元。雖然馬云對此僅表示,“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成為首富,甚至連小區首富都不想做。”既然上市只是開始,那么阿里的下一個起點在哪兒?
在阿里巴巴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后,其全球化的“野心”已經不言而喻;此后,其競爭對手將不僅是國內本土電商網站,還包括了電商鼻祖eBay和亞馬遜。
國際化對于阿里巴巴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命題。早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初,馬云便將其定位為服務全球的B2B網站。
9月15日,馬云在阿里巴巴香港路演現場指出,公司的目標是成為國際化公司,接下來會在歐美大力發展。
9月19日,阿里巴巴CEO陸兆禧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透露,阿里巴巴上市后第一件要執行的事是要把無線業務、電子商務業務做大。“然后再進入一些新的領域,包括擴展市場。另外會有一些涉及國際化的戰略落地。”
事實上,近幾年來,阿里巴巴一直在拓展國際市場,在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國家,與當地政府和物流供應商簽署了一系列協議。
然而,如何整合這些資源并使之產生化學反應,成為擺在阿里巴巴面前最大的難題。
國內收入占八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紐約采訪時了解到,當地人對阿里巴巴的具體業務了解并不多。一位中國留學生告訴記者,因過去有段時間,包括優酷網、淘寶網在內的很多國內網站,都有打不開的情況,所以多數時候還是會在美國當地的一些網站上購買物品。
但這并不影響阿里巴巴在資本市場受到熱捧。9月19日,阿里巴巴上市首日報收于93.89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8.07%,以這一收盤價計算,其市值達到2314億美元,成為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互聯網公司。
至此,全球市值最高的四家互聯網公司中,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占據了兩席。不過,這兩家巨頭面臨的問題類似,即如何走出去。
阿里巴巴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阿里巴巴旗下共有兩個跨境平臺,一是阿里巴巴國際站;另一個是被稱為“國際版淘寶”的全球速賣通。“天貓現在也正在向國際化發展,這是必然的趨勢。”
不難發現,在頻頻與海外政府、商家合作的過程中,天貓更多的是引進海外商家入駐,對于如何促使國內商家走出去依然在破題中。
此外,作為阿里巴巴起步業務的B2B,包括國際批發與中國批發,在歷經多年的高速增長后,已趨于平緩。
記者查閱阿里巴巴2014年二季報發現,國際批發和國際零售業務占總營收的9.31%;中國零售業務占據了80.14%。這意味著阿里巴巴上市的核心資產仍是淘寶和天貓等零售平臺。
同時,阿里巴巴也在不斷拓展云計算、大數據、O2O、文化娛樂等領域。這一業務發展模式與亞馬遜專注于零售平臺的戰略有著很大的不同。
易觀商業解決方案執行總裁張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阿里巴巴多元化帶來的直接結果是更多盈利點,淘寶網雖然“免費”,但可以向賣家出售廣告或者數據服務。此外,天貓和阿里巴巴網站是向商家收費,而支付寶和聚劃算看似免費,實質上也獲得了很多收益。“與之相比,亞馬遜還是專注于零售業務。”
正面挑戰亞馬遜
公開數據顯示,2013財年,亞馬遜的總營收為744億美元,凈利潤為2.74億美元;而阿里巴巴2013年全年總營收為79.52億美元,凈利潤為35.61億美元。即便如此,成立于1995年的亞馬遜,目前已是美國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并且是歐洲和日本市場上最大的網上零售網站。
由此來看,阿里巴巴在地域覆蓋范圍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資深電商觀察人士郝智偉認為,電子商務與其他互聯網業態相比,更需要對線下市場的培育扶持。從財報來看,阿里巴巴的毛利率為75%,運營利潤率接近55%,這一數字是很好的支撐。“阿里在海外市場目前只是處于嘗試階段,但是國際電商業務鏈條太長,包括進關、稅務、支付、物流、清關和倉儲等多個環節,阿里巴巴需要時間打通和積累資源,很難在短期內解決。”
不過,馬云在紐交所IPO現場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國際化絕不等于在國外有業務、工廠,而是要有國際化思想和戰略。“還是那句老話,我希望(阿里)不僅為中國的小微企業服務,也可以為全世界的小微企業服務。”
業內有觀點認為,阿里上市預示著其真正開始了全球化探路,接下來,其會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以及巴西等發展中國家進行強勁擴張。
相比之下,經過20年的積累,亞馬遜在全球已建立了完備的物流和倉儲體系,這使得其零售業務展開相對要順利很多。阿里巴巴也在布局,國內方面,阿里巴巴布局了菜鳥物流;國際方面,阿里巴巴今年5月斥資2.49億美元收購新加坡郵政10.35%股份,這是阿里在拓寬其海外立足點方面的最新重大舉措。
此外,阿里巴巴還積極與各國展開戰略合作。意大利經濟發展部、法國政府均與阿里巴巴簽署了備忘錄,這兩個國家的企業將通過天貓、天貓國際等零售平臺向中國消費者進行銷售產品。
今年6月,阿里巴巴在美國推出線上精品市集網站11Main,正式進軍美國線上零售市場,直接與亞馬遜和eBay展開了競爭。
不過,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更接近于B2C平臺,有自建物流,商品也屬于平臺負責。阿里巴巴只是給商戶賣家提供平臺,并不涉及到直接銷售和物流。
因此,張鷹認為,阿里巴巴在國際化過程中如何有效與當地資源結合面臨考驗。目前國際電商業務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包括物流、信用、支付、關稅、匯率結算等。國際小額貿易的撮合機制也還未有效地建立起來。阿里巴巴布局某處海外市場,首先要看該地區的戰略重要性。“阿里巴巴需要找到自己具有優勢的核心品類,做規模化經營,把各個領域的綠色通道打通。”
聯想到亞馬遜進入中國十年以來不溫不火的表現,以及eBay曲線入華的坎坷經歷,電商公司的國際化之路注定不會平坦,相信這也是阿里接下來要思考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