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秋,百度歡喜微軟愁。在微軟工作15年之久的張亞勤離職奔向百度懷抱,并擔任總裁一職,負責新業務拓展。
張亞勤解釋道,之所以離開微軟是“使命達成”,將開始新的探索。顯然,張打官腔的說法并未滿足外界的好奇心,張離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張亞勤們的離開該引發何種思考?
張亞勤離職背后:微軟衰落
事實上,張的離開與目前微軟遭遇的困境,尤其是在移動端毫無建樹不無關系。PC時代微軟叱咤風云,但到了前途未卜的移動時代,微軟仍處于摸石頭過河階段,手中的好牌著實不多。
一度被寄予厚望的Windows Phone并未因與諾基亞聯合而撼動iOS和安卓的領先地位,相反因未有效整合手機廠商和開發者而導致用戶流失,市場空間進一步遭到擠壓。同時,Surface平板的慘淡銷量也迫使微軟借用終端推廣移動產品和服務的愿望落空。
此外,微軟在中國市場的失勢早已不是趨勢,而是必然。在XP退役之前,IE市場份額就已被360、搜狗等本土公司大量蠶食,停服之后進一步加劇。盡管必應在北美市場做得風聲水起,時機上也選擇谷歌退出中國市場之后進入,但其表現一直不溫不火,3B大戰后外界鮮少聽到必應發聲。存在感較強的產品要屬Windows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除了永恒的開關機畫面,Windows只在每月“例假”與用戶接觸,用戶天天用也沒有太多感覺,Windows 8甚至因取消開始鍵而被吐槽嚴重。Office 2003曾是微軟的經典之作,近年來也面臨WPS等產品的沖擊。
從公司發展策略來看,早前微軟對中國市場不夠重視,走馬觀花式換總裁。隨著蘋果、谷歌等崛起,受困于美國市場的微軟不得不重新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數據顯示,中國已成WP應用第二大市場。盡管張亞勤招募本土團隊運作,但微軟中國并未擁有絕對的決策權,也正遭遇其他跨過公司相同的困境——水土不服。除了語言、文化存在差異,微軟在產品研發、推廣、執行等始終未有接地氣的做法。
從產品角度分析,其長期堅持的工程師思維因遠離用戶而逐漸被淘汰。相反,以小米為代表的以用戶為核心的產品開發模式正成為主流,用戶模式大于工程模式。黃江吉在加入小米之前是擁有13年工齡的微軟資深工程師,他眼中的微軟一直在追求最完美的開發模式,當時他不明白為什么谷歌、Facebook等初創公司能在微軟的競爭壓力之下迅猛發展,甚至超越微軟。
以小冰被微信封殺為例,除去小冰在騰訊地盤搶食等因素,小冰的真正失敗在于自身產品思維方式的失敗,完全忽略用戶使用場景。用戶在微信平臺的最基本場景是通信和社交,游戲、電商等都是二級需求,小冰直接破壞通信交流場景的信息真實性和有效性,獨自刷存在感,完全是產品經理假定用戶喜歡。
另一個細節可以體現,國內互聯網公司紛紛重視在微博微信和社區等平臺與用戶互動,但微軟仍堅持“高傲”風格,中國用戶連建議和吐槽的出口都沒有,用戶認知自然不強。
張亞勤去職百度:最好的選擇
業內有種常見說法:百度的技術、騰訊的產品、阿里的運營。對張亞勤而言,去職百度是最好的選擇。同為技術大拿,張亞勤和李彥宏兩位山西老鄉自然惺惺相惜。
以技術驅動的百度,面對移動互聯網大潮,云計算優勢是李彥宏極其看重的一環。總結下來,百度移動互聯網戰略的核心在于云+端。外界分析張亞勤負責的新業務可能是云計算,一旦百度云計算針對企業的想象空間打開,百度將有一個巨大的營收增長點。
百度二季財報顯示,移動端收入已達30%,50%是實現移動端再造一個百度的重要節點。在端(移動搜索+地圖LBS+App分發+視頻)布局初具成效的情況下,云如何豐富端將成為下一個突破點,擁有雄厚技術實力的張亞勤會在云端結合上作出探索。
同時,張亞勤的加盟不僅能加深外界對百度技術派的印象,還能幫百度吸納更多優質人才。早前,百度曾挖來谷歌大腦負責人吳恩達在硅谷主持設立新的人工智能實驗室,進一步布局人工智能,張亞勤的到來將加速實現百度大腦計劃。
此外,張亞勤繼續留在國內也從側面證實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正從抗擊外來“入侵”向鞏固本土市場領先地位轉變,競爭力逐漸得到加強。用張亞勤的話說,微軟為百度、阿里、騰訊等領袖(暗示微軟在華不是領袖)企業輸送了大批人才。
事實上,無論是薪資還是企業文化,外企正逐漸喪失對人才吸引的優勢,特別是在90后群體中失效。90后簡單直接,不喜歡流程化的辦公方式;90后有拼勁,不滿足安逸的工作環境。相反,扁平化、有狼性的團隊正成為人才的首選。
總體來說,張亞勤離開微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隨著中國互聯網走向全球,外企高管跳槽中國將越來越普遍,前有雨果·巴拉加盟小米,后有劉允空降360,下一個是誰,讓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