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球科技板塊因其良好回報備受關注。筆者長期分析投資全球科技行業,趁著今年參加若干科技行業會議的契機,梳理一下當今全球科技行業的八大趨勢。
趨勢一:基本面依然一枝獨秀
在全球尤其是美國股票市場的主要行業中,科技行業的基本面可謂一枝獨秀。標普科技行業指數于2017年突破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高位,之后不斷創歷史新高。
行業整體基本面相當健康。多數上市公司都有成熟穩定的盈利模式,現金流充裕,資產負債表健康,成長性良好。在筆者看來,縱觀全球市場的11個大行業,在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兩方面,無論是絕對水平還是可持續性上,科技行業都遙遙領先。科技公司的股票在過去十幾年表現也相當亮眼,大幅跑贏市場。2006年,科技行業占美國股票市場比重15%。現在,這個比例變成了26%,而科技滲入所有行業的步伐還在加快。正如英特爾創始人、前CEO安迪·格羅夫所說:“我曾經說過,未來所有的公司都會是互聯網公司。我依然這么認為,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信不疑。”對多數行業和公司來說,擁抱科技進步并為其所用幾乎是必然趨勢。現如今已經很難找到哪家企業不去思考和積極面對科技所帶來的行業和商業模式的變化了。所以,未來幾十年,科技行業占市場的比重大概率會進一步上升。
趨勢二:云計算贏家浮現
科技行業當下規模最大的一個趨勢,當屬云計算的主流化莫屬。云計算是基于互聯網的輕資產計算平臺。企業IT系統現在的模式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從亞馬遜的AWS和微軟的Azure這樣的公司來租用算力,按月按量付費。Office也變成了付月租金的Office 365,但整個都被挪到了網上,更新實時。這么做的好處是企業可以把前期大筆的IT資本支出分散成每個月的運營支出,方便了預算,用戶體驗有了提高,IT部門的人員數量也可以大幅精簡。
通過跟大量云計算公司及其客戶的交流,筆者發現兩個有趣的情況。
第一,云計算很可能正進入加速發展通道。據估計,即便是在美國,云計算的普及率也僅有百分之十幾。參考成長S曲線,接下來幾年云計算很可能加速增長的情況。所以,雖然亞馬遜和微軟的云計算業務過去幾年增長強勁,但這一增長接下來幾年很可能進一步提升,而不是如一般預計的那樣放緩。
第二,即便在低普及率的情況下,云計算也已有贏家浮現。云計算的客戶是企業,而有一批公司,因為其出眾的產品和技術,已經成了絕大多數企業考慮云計算服務的時候首要考慮的對象。除了上面提到的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這些基礎計算平臺,還包括提供銷售管理系統的salesforce.com,提供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Workdays,以及組織運作流程自動化系統的ServiceNow。
通常一個新市場的出現伴隨的是群雄逐鹿的競爭,必定要經過若干年的激烈廝殺才會贏家浮現。而這些云計算企業,在市場潛力巨大、普及率尚不高的情況下,其先發優勢就已經體現出來,對于這些公司極為有利。筆者認為,這批公司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極可能出現贏家通吃的狀況,值得關注。
趨勢三:電子商務方興未艾
雖然上一次互聯網泡沫的時候就出現了電子商務的概念,20年后的今天,電子商務的趨勢似乎才變得摧枯拉朽,不斷地滲透到零售業的每個角落,深深的重塑著整個行業。
首先,各類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除了眾所周知的亞馬遜之外,外賣平臺Grubhub、旅游預訂平臺Booking等都增長強勁。就連手工藝品這類消費者通常去集市購買的東西,也有了Etsy這樣一個電商平臺。
其次,因為電商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多線下零售商開始不得不開始投資線上渠道,從而成就了一批專門服務于這個價值鏈的行業,例如物流、倉儲、電子廣告、支付等等。以倉儲為例,歐美國家地段好、距離市中心近的倉儲資產越來越受追捧,這就成就了美國的Prologis和英國的SEGRO這些擁有優質倉儲資產的公司,大大提高了他們對電商客戶議價能力。
趨勢四:潛力巨大的細分行業科技
隨著科技滲透到各行各業,市場上出現了一批服務細分行業的科技公司,他們深諳這些細分行業特殊的IT需求,打造的產品比早期SAP或者甲骨文的那種普適的企業信息系統要更適用這些細分行業的具體情況。
例如總部位于硅谷的Veeva公司面向制藥企業推出的針對臨床實驗的云計算信息系統平臺,就很好地滿足了藥企在不同地區多點進行臨床實驗的信息記錄、組織和檢索的需求,且符合美國食品藥物監管局的法規要求。澳大利亞的WiseTech針對物流運輸行業的特殊需求設計的基于云平臺的信息系統也極為成功。JackHenry公司在銀行核心信息系統和支付結算等產品很好地方便了銀行的運作。GuideWire很好地解決了財險行業的具體問題。另外,Adobe幾乎壟斷了電子媒體制作的軟件市場,Fair Isaac幾乎壟斷了銀行消費者信用系統市場,等等。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公司通過解決特定行業的一些痛點問題,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且隨著各行各業對科技的重視,發展空間仍然巨大。
趨勢五:新興市場引領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
雖然新興市場的科技公司在純技術的創新上尚不及歐美的同行,但其在商業模式創新上卻是領先世界的。縱觀全球互聯網企業已有的商業模式,筆者認為,中國的騰訊、阿里巴巴、美團等企業遙遙領先,成為世界各國電子商務企業紛紛效仿的對象。
筆者近年所見的印度、拉美等新興市場的眾多電商公司管理層們也幾乎言必稱騰訊、阿里,虔誠的學習和復制著它們的成功經驗。印度的移動金融服務公司Paytm,不僅打法像極了早期的阿里,更是獲得了阿里直接的股權投資。印尼的GO-JEK,發跡于類似于優步商業模式的摩托車的士呼叫公司,但已經發展成涵蓋支付、外賣、交通服務等領域的一個龐大的平臺。拉美最大的幾個電商平臺MercadoLibre、B2W等都公開明確地表示,他們在學習中國電商公司的成功經驗。Facebook的股東們也期待著Facebook能夠效仿騰訊去挖掘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那10億多用戶的潛力。
趨勢六:電子支付百花齊放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金融領域創新絕大部分都是圍繞著電子支付進行的。在這個領域,也是新興市場最為領先。中國、印度、印尼等新興市場國家都出現了領先的電子支付平臺,并迅速地提高了電子支付在這些國家的滲透率。相比較而言,電子支付滲透率極低的發達國家,反倒成了創新的主戰場,大量創業公司在創業資本的支持下涌現。PayPal已經發展為一個聯系著兩億多消費者和1900萬的商家的巨大的電子支付網絡,伴隨著西方國家電子商務的普及持續高速成長。Square在美國植根,大幅減少了小商販接受電子支付的成本,加速了電子支付的滲透率。就連亞馬遜也開始推出支付產品。未來隨著西方國家電子支付滲透率的進一步提高,會出現更多致力于此的創業公司。
趨勢七:科技行業投資資本充足
全球科技行業高速發展,除了技術的推進,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資本的支持。健康的基本面,加上近十年的量化寬松的大宏觀環境,使得投資科技行業的資本空前充足。
最近的標志性事件為軟銀的愿景基金(VisionFund)的成立。愿景基金1千億美元的巨大體量在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Equity)行業前所未有。這個體量注定了它有資格跟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未上市公司談合作,也注定了它投資的主要對象是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這些都會深遠的影響科技行業本身以及投資科技行業的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的發展。總的來說,筆者預計,科技行業未來相比其他行業將仍會有充分的資本支持。
趨勢八:依然“只可遠觀”的人工智能
近年,從AlphaGo戰勝李世石開始,世界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熱潮。各行各業的企業都開始熱情的談論人工智能的偉大前景,也急切的想與人工智能扯上關系。然而,正如著名的阿瑪拉定律(Amara’s Law) 所說:“人們總是高估一項科技所帶來的短期效益,卻又低估它的長期影響。”
人工智能正處在短期高估的階段。縱觀全球,尚未找到成型的人工智能的商業模式,能夠看到的是利用一點初級的人工智能技術對一些傳統任務做的“錦上添花”。以IBM為例,公司管理層近年的談話幾乎不談人工智能之外的內容。其旗下的華生(Watson)業務部門也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商用人工智能系統,號稱對疾病的診斷能夠超過人類醫生。但即便如此,IBM管理層幾乎從未解釋清楚華生商業模式,其業務貢獻也沒有辦法在財務數據上看到。我們看到的依然是一個增長乏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