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1CTO記者發現,在居住的小區中的居委會設立的宣傳欄中,有個科普云計算相關內容。本著好奇的心理,想看看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是怎樣給百姓解釋云計算的,于是,就有了下面這張照片。
科普中提到的云計算分為云、云計算、云計算技術和云電視。粗略看了下,科普所指的“云”,是一種為提供自助服務而開發的虛擬環境,而云計算是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法。這些話語還是相對比較專業,也許都是從網上找來的話語,那么,普通百姓又怎樣會懂得呢。
為什么居委會要科普云計算這個很專業的IT技術呢?在去年初,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對云計算的發展提出了很多意見。這不,從電視臺、報紙、電臺,都紛紛開始講解云計算,連新聞聯播都開始說起來了,但是,說的太專業,老百姓又聽不懂。那么,云計算是普通大眾真正關心的,可以真正使用到的嗎?
對于云計算的定義有很多種說法,現階段現階段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云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云計算的概念相對還是比較專業,老百姓理解起來還是很晦澀的。而通俗的解釋是,云計算就像是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這就意味著計算能力可以作為商品進行流通,就像水電、煤氣一樣,隨取隨用,而且價格低廉,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云計算的能力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需要水需要電,那么,也需要云計算么?其實,云計算就像是背后支撐的力量一樣,我們平時看不到,但是也會用到。
比如,我們都會使用郵箱,打開瀏覽器,輸入賬號和密碼就可以直接收發郵件了,我們不再需要下載本地客戶端進行相關配置,只要可以上網就可以操作。而這背后的支撐就是云計算,這是典型的軟件即服務(SaaS)。
再比如,如今有很多云盤、網盤,我們只需要點擊下鼠標,就可以把文件、視頻、照片等存到云盤中,而云盤也是典型的云計算的應用,但是普通大眾只需要用就好了,不用關心自己的文件到底存在了哪里。
也就是說,云計算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日常都會使用到,但是我們沒有感知,那是因為,云計算作為基礎,保障著我們使用的應用正常運轉,保障了我們使用體驗的流暢性。
我們常說的云計算分為三層,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對于大眾來說,使用最多的就是軟件和應用。我們通過上網就可以使用,不再受限于時間和地域。
阿里云高級產品專家何云飛也表示,普通百姓一般都是間接受益,他們通過企業的SaaS來獲取云計算資源。隨著云計算的普及,百姓還是需要了解云計算的基本概念,以便他們了解并且更好的選擇服務商。
正如記者的一個朋友說的一樣,云計算給他的感覺就是,不管我知不知道,云就在那里。的確,百姓一般不會關心云計算到底是什么,只要用自己需要的東西就行了,至于背后是云計算還是雨計算,根本就不會有人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