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能轉型,更要敢轉型 數字化助中小企業渡難關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在中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在這次疫情中,中小企業受到了嚴重影響。穩住中小企業,就是穩住經濟的“半壁江山”。
當下,疫情加速中國經濟社會的數字化進程,數字化轉型也成為中小企業化危為機的重要途徑。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各方共145家單位,通過線上方式啟動“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助力中小企業渡難關。
提高轉型成功率
從傳統電商到直播帶貨,從機器人配送到遠程辦公,從在線問診到AI診斷……防疫期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數字經濟加速發展。
然而,一則數據并不盡如人意:目前中國僅有25%的企業開展了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大多沒有轉型。對此,業界總結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三大痛點,即:轉型能力不夠,“不會轉”;轉型成本偏高,“不能轉”;轉型陣痛期比較長,“不敢轉”。
“當前不少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特別是廣大中小微企業,有的還面臨‘轉型是找死、不轉是等死’的困境。”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建議,要搭平臺降門檻,加大對企業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國家發改委聯合有關部門、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以及互聯網平臺、行業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共145家單位,通過線上方式共同啟動“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2020)”,旨在形成多方合力,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
在啟動會上,《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倡議》發布,首批推出500余項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服務舉措,支持中小微企業降低數字化轉型成本、縮短轉型周期、提高轉型成功率。
軟硬件支持一起上
福建省福清市的海鮮和食品類小微企業遠近聞名,數量超過4000家。過去,這些企業主要通過線下方式開展進口和銷售業務。但是,疫情發生以來,海外訂單斷崖式下降,不少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為了能讓貨賣出去,京東為福清的中小微企業搭建了“京東元洪食品展示交易公共服務平臺”,提供云上招商洽談、集中撮合交易、網絡直播推廣等數字化支持手段,解決他們的難題。
近日,為了響應“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京東發布了一項“京東新動力計劃”,推出一整套數字化轉型支持方案:針對“不會轉”的問題,提供從人工智能、云計算基礎設施到區塊鏈及其平臺化輸出能力;針對“不能轉”的問題,為10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系列數字化采購、供應鏈管理和產品解決方案;針對“不敢轉”問題,提供云基礎設施服務,使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僅有基礎設施可用,還可以獲得不同類型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其他企業也踴躍響應,推出了自己的計劃。據悉,騰訊近日宣布啟動“數字方舟”計劃,重點針對農業、工業、商業、教育、醫療、文旅等六大領域,從降低成本、引流拓客、設立專項基金、技術開源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轉型。阿里巴巴推出“春雷計劃2020”、華為開啟“云澤計劃2020”、金蝶軟件推出普惠性的數字化轉型產品和服務等。從信息對接、開放資源、能力扶持,到軟硬件支持、供應鏈支撐,中小企業轉型門檻降低了不少,轉型也更加容易。
“疫情促使中小企業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我們也希望通過云服務,與轉型中的中國企業,共建新商業、新管理、新平臺。”金蝶中國總裁沈崇鋒表示。
積極尋找增量突破
日前,在東莞市慕思寢室用品有限公司全球招商大會的直播間,不到1個小時就有超過10萬人次的用戶在線觀看。“疫情加速了我們數字化營銷的進展。”慕思總裁姚吉慶說。
數字化轉型為何勢在必行?據有關機構測算,數字化可使制造業企業成本降低17.6%、營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務業成本降低34.2%、營收增加33.6%;使零售業成本降低7.8%、營收增加33.3%。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發布的《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調研報告》也指出,隨著未來疫情結束全面復工復產,人工智能將進一步與制造、交通、農業等基礎產業融合,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
“疫情全面加快了各個產業線上化的步伐,有助于產業互聯網能力提升,打開了新的產業方向。”復星國際聯席首席執行官兼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說。
在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看來,推進數字化轉型,是絕大多數中小微企業的需要。打造政府和社會各界聯手的數字化轉型精準幫扶的生態服務體系,有利于破除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梗阻和瓶頸。
“借助‘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中小企業可打造數字供應鏈,在更高層面整合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等傳統生產要素,在轉型升級中尋找增量突破。”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信息化與網絡經濟室主任姜奇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