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還是認為,雖然中國在近年來芯片設計領域技術有所提升,但是最大的障礙是在高端領域缺乏核心技術,以及相關領域人才不足的問題。所以,現在我國的芯片制造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還存在相當大的距離,這個差距甚至是可以用“代差”來表述。
第一,在芯片領域,中國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應當是韓國和美國,而中國芯片在全球市場上影響力并不強大`。據Gartner發布的數據,2017年營收規模前十的半導體企業中,無一家屬于中國企業,而美國多達5家,名副其實的芯片霸主。排名第一的是韓國三星,2017年營收達688.25億美元,市場占有率為16.4%。
第二,中國芯片起步較晚,核心技術方面,空白較多,需要填補。我國芯片產業起步較晚,技術的劣勢很明顯,生產的芯片比較粗糙,質量無法保障,更是沒有統一標準,無法規模化生產。當前核心集成電路的16項當中,國產芯片有9項的占有率是0%。
第三,我國芯片對外依賴度較高,離開獨立設計和生產還有很大距離。據官方數據,我國有近9成的芯片依靠國外進口,僅2017年就高達2601億美元,遠超過了石油的進口規模,是中國進口額最大的領域,貿易逆差也高居不下,2017年達到了近年來最高值1932億美元。
可能有人會說,華為能自主設計頂級的麒麟芯片,但是麒麟芯片也是要靠臺灣的臺積電來代工生產。目前,臺積電已經到中國內地來投資設廠,而且臺灣方面要求,臺積電的大陸工廠的技術必須落后臺灣三代。更何況,麒麟芯片的核心技術也并不是完全由華為設計,只能說麒麟芯片的國產化程度高很多而已。
所以,盡管很多國人叫喊著,中國芯片當自強,一定要在短期內盡快擺脫對國外芯片技術的高度依賴,但實際上這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為像美國、韓國的芯片技術能發展到和今天的程度,也是用了很多時間,投入了大量的金錢,花了幾代人的努力,才獲得目前的芯片領域的霸主地位。
當然,中國芯片產業要想崛起,縮短與發達國家的代際差距,必須要走多管齊下才行。其一,芯片產業的崛起,國家的政策扶持是一定要有的。就是在稅收、補貼方面,給芯片設計、生產等領域傾斜,對于能夠達到世界芯片技術前沿企業給予獎勵。其二,科技類企業應當自立自強,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薄弱環節的突破,加速占領技術高地。盡可能的擺脫對外進口芯片的依賴度。
此外,還要鼓勵海外學者歸國,這樣可以帶領中國芯片技術不斷的向前突破。早在解放之初,很多老專家都抱著一顆愛國之心,帶著專利和技術毅然回歸祖國?,F在也要號召那些海外學子,早日帶領高端芯片的核心技術投向祖國的懷抱,這樣中國芯片在未來數年后,實現彎道超車還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