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國信證券近日發(fā)布的一份研報顯示,華為累計擁有超過2000家供應商,其中生產手機、電腦等2C端產品有28家,超過30%是芯片供應商,主要是高通、博通、英特爾等廠商,而芯片供應商中CPU芯片供應商又占一半以上。雖然華為擁有自己的半導體公司,自主比例相對高,但仍要大量采購進口芯片。
加大芯片投入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wǎng)絡設備制造商之一,并且其規(guī)模還在持續(xù)增長。日前,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公司今年的業(yè)務增長稍好于預期。我們的營收達到1000億美元大關沒有問題。”而7月31日華為發(fā)布的2018年上半年經(jīng)營業(yè)績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xiàn)銷售收入3257億元,同比增長15%。
華為的業(yè)績增長無疑來源于多項業(yè)務表現(xiàn)強勁的推動,尤其是持續(xù)增長的消費者業(yè)務。事實上,僅今年上半年,華為智能手機發(fā)貨量就超過9500萬臺。但華為的野心不止于此。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曾表示,今年(手機)制定的全年2億臺出貨量目標有望完成,并接近全球第二位置。而第三方統(tǒng)計的出貨量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華為自2010年以來首次超過了蘋果。當季,華為出貨量為5420萬臺,市場份額達到15.8%,蘋果4130萬臺,市場份額為12.1%。
華為手機成功的背后,麒麟芯片功不可沒。今年9月,華為Fellow(公司級院士)艾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麒麟980的立項時間是2015年,共有1000多位高級半導體專家參與,進行了超過5000次的工程驗證。
對于外界稱華為斥資3億美元研發(fā)麒麟980的消息,艾偉回應稱,對麒麟980的投入遠遠超過3億美元。“芯片行業(yè)是一個投入巨大、風險巨大的投資,并且按照行業(yè)規(guī)律,伴隨每一代工藝的提升,對應的投入都要翻倍。華為對麒麟芯片的投入也是每隔2~3年投入就會翻倍增長的,而且伴隨芯片創(chuàng)新,這種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多。”
麒麟980全球首發(fā)7nm制程工藝,相比業(yè)界普遍采用的10nm工藝,性能提升約20%,能效提升約40%,晶體管密度提升了1.6倍。CPU方面,麒麟980實現(xiàn)基于Cortex-A76的商用開發(fā),單核性能提升75%,能效提升58%。GPU方面,麒麟980首發(fā)商用Mali-G76,與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46%,能效提升178%。
此外,麒麟980還采用了第四代自研ISP,在雙核NPU的加持下,圖形圖像識別能力大幅提升,每分鐘可識別圖像4500張,識別速度相比上一代提升120%,意味著每秒實現(xiàn)的圖像幀率可達80幀。相比之下,高通驍龍845可識別2371張,蘋果A11可識別1458張。
除了手機芯片外,在今年10月的第三屆華為全聯(lián)接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還發(fā)布了兩顆人工智能芯片,即昇騰910(max)和昇騰310(mini)。徐直軍現(xiàn)場介紹稱,上述兩款芯片均采用了達芬奇架構,其中昇騰910主打云場景的超高算力,其半精度算力達到了256 TFLOPS,它比目前最強的NVIDIA V100的125T還要高上一倍,預計將于明年第二季度量產;而昇騰310則主打終端低功耗AI場景,擁有8 TFLOPS半精度計算力,最大功耗為8W,采用12nm工藝,目前已經(jīng)量產。
對于華為的芯片性能,一位不具名的分析師對《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表示:“昇騰系列是華為重要的處理器,從其達芬奇的架構上看,它可以實現(xiàn)從物聯(lián)網(wǎng)到AI訓練等多個場景的應用。而單以昇騰910來說,在FP16的運算效能就已經(jīng)超過Tesla V100,所以在其他運算精度上的算力,應該也可以有超過Tesla V100的表現(xiàn);而910采用7nm制程,對芯片的效能增進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所以在性能優(yōu)勢上,可以輾壓采用12nm制程的Tesla V100。目前來看,可以確定的是,這兩款產品將可以優(yōu)化華為的終端產品的競爭優(yōu)勢。”
事實上,AI戰(zhàn)略的發(fā)布標志著華為業(yè)務進入到智能化領域,這不僅拓展了華為的邊界,也意味著未來華為在和國際AI巨頭比肩競爭時,有機會在更多的領域進行超越。
仍需大量進口芯片
不過,也有人對此持謹慎的觀點。國信證券在題為《華為供應商匯總》的研報中指出,從上游需求量看,雖然華為全資子公司海思半導體已開發(fā)200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并申請了5000項專利,華為擁有了自己的半導體公司,但仍要大量進口芯片,且海思研發(fā)的麒麟芯片依然是采用ARM授權的設計架構。
事實上,據(jù)國信證券分析師統(tǒng)計,華為累計擁有超過2000家供應商,生產手機、電腦等2C端產品有28家,其中超過30%是芯片供應商,主要是高通、博通、英特爾等廠商,而芯片供應商中CPU芯片供應商又占一半以上。而去年,華為成為全球第五大半導體芯片買家,采購總額達到140億美元。
今年7月,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面對外媒采訪時表示,當前全球供應鏈是國際化的,華為的發(fā)展思路就是走開放性,用最好的技術打造出最好的產品,所以今年仍然會購買美國芯片。可即便如此,美國政府近年來對華為還是采取了一系列的阻止行動。孟晚舟被“暫時扣留”加拿大一事,更是被外界解讀為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早在今年1月,美國電信運營商AT&T突然宣布放棄銷售華為手機的計劃,隨后不久,美國最大電子品零售商百思買也放棄銷售華為手機。與其他海外市場不同,在美國,運營商牢牢把控著智能手機市場,如果一款手機沒有獲得主流運營商們的支持,將意味著這款手機在美國不會有大規(guī)模的銷售量。
對此,坊間有傳聞稱,華為難以進入美國市場的原因在于華為旗艦機沒有采用高通的芯片。“在美國銷售的華為手機必須使用高通公司的芯片,除了專利保護之外,美國還出于對安全的考量。”
據(jù)《華爾街日報》稱,2012年的一份美國國會報告對華為設備的安全性表示擔憂。當時華為否認相關指控,并表示該報告存在政治動機。事實上,以安全擔憂為借口,過去幾年美國政府對華為等中國企業(yè)一直緊閉大門,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華為其他產品的布局。
但也有券商分析師認為,就目前而言,華為風波后續(xù)影響還需觀測,因為尚沒有證據(jù)表明華為違規(guī),所以也不足以影響華為的正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