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控制芯片有兩大陣營
在存儲領域中,除了存儲顆粒之外,還有一種極其重要的芯片:存儲控制芯片。存儲控制芯片是CPU與存儲器之間數據交換的中介,決定了存儲器最大容量、存取速度等多個重要參數。在失去存儲控制芯片的情況下,存儲顆粒難以正常進行數據的讀寫。以SSD固態硬盤為例,它是由控制單元以及存儲單元兩部分共同構成,存儲單元類似數據倉庫,負責存儲數據,例如常見的存儲芯片NAND Flash。控制單元負責向存儲芯片發送指令,進行數據的讀取以及寫入,這就是存儲控制芯片的重要功能。手機內部的EMMC芯片也是存儲控制芯片和閃存芯片以MCP方式(Multi-Chip Package)封裝而成。
近幾年,存儲器的發展如火如荼,尤其是2017年,在經過存儲器市場收入近1300億美元的大高峰后,三星電子、英特爾、SK海力士、美光科技等諸多知名存儲企業創下了極高的增長率,存儲器成為各大廠商角逐的戰場。與存儲器相比,存儲控制芯片領域顯得尤為低調,但是反觀全球主要存儲大廠,無一不將存儲控制芯片緊緊地握在手里。三星電子、英特爾、SK海力士、美光科技在存儲卡控制芯片、UFD控制芯片以SSD控制芯片上紛紛投資研發,在經過優勝劣汰和兼收并蓄的過程后,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技術。
存儲器原廠把持的存儲控制芯片多圍繞存儲卡控制芯片、UFD控制器芯片以及SSD控制器芯片領域。但是,在平常應用到的HDD上,Marvell公司一家獨大,目前尚無公司可進入該領域與其細分蛋糕。所幸SSD的發展代替了HDD,壟斷局面才有所緩解。“總體來說,目前存儲控制芯片廠家可以分為兩大陣營,第一大陣營就是擁有閃存資源的國際一線大廠,三星是最為典型的代表。另外一大陣營就是獨立的無晶圓廠(Fabless)晶片設計公司,以中國臺灣慧榮為典型代表。”一位國內存儲芯片控制廠商的市場總監對記者說。
產業應加大重視力度
中國存儲器產業因紫光集團較大力度的投資而帶動,隨之點燃的也包括存儲控制芯片廠商。但是在“原廠把持”以及“主控壟斷”的雙重壓力下,僅有少數的公司經過一兩年的市場考驗存活下來,華瀾微電子公司就是“少數”之一。華瀾微電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國內生產UFD控制器、存儲卡控制器、SSD控制器的代表企業,雖然成立僅7年,但是在國內存儲器控制芯片極為依賴進口的大環境下,扎實地趟出了SSD控制器以及橋接存儲控制器、加密類存儲控制器的市場空間,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客戶的支持。
目前,中國較為成熟的存儲控制芯片企業不多,華為是少有的一家,受益于其自身下游市場,華為在存儲控制芯片上的進展足可以與部分中國臺灣廠商相媲美。華瀾微憑借囊括國內外常用加解密算法的內嵌加密引擎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從中國臺灣遷移到中國大陸的聯蕓,重起爐灶,2017年創下較高的市場出貨量。此外,另一家值得關注的企業越洋紫晶,以其冷數據存儲系統的優勢,涉足固態存儲,具有其獨特的市場優勢。有消息稱,在有關部門組織的鑒定中,要求打開芯片檢查芯片內部,最終送測并堅持下來得到認可的,越洋紫晶是其中一家。
中國企業想要分食存儲控制芯片市場并不容易。“這部分市場,在國際上還是一個壟斷的狀態。”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存儲控制芯片的開發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架構的選擇,目前市場上所有的廠商采用的都是通用架構,而存儲控制芯片的開發重點在于第二部分,這部分主要指在同一架構下,每家廠商的源代碼以及流片方式各有不同。在第二部分,國內存儲控制芯片廠商還有欠缺。
“欠缺”是由綜合原因導致的。專家表示,總體來說,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界對于存儲控制芯片產業的重視,遠遠不如存儲顆粒芯片本身。“一方面,生產線重資產投入存儲顆粒芯片,甚至高達百億美元級別的投入,這在存儲控制芯片領域十分罕見。另一方面,過去幾十年,中國培養人才很大比例都是基于半導體器件和工藝,缺少真正理解系統的集成電路人才,大陸缺少真正理解‘片上系統芯片(SoC)’的專家。”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專家說。
對于存儲控制芯片的未來,業內人士秉持著一種樂觀的態度。雖然目前對于存儲控制芯片企業來說,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向前發展均極具壓力,但是專家表示,只要企業扎實自身基本功,站穩市場應用,經過多年的沉淀之后,或將有機會獲得發展空間。“那些真正投入研發、投入設計、專心在存儲控制器市場做好應用的公司一定會有未來”似乎成為眾所周知的一句話。很多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無論如何,隨著中國存儲產業如火如荼的投資和發展,中國存儲控制器企業的春天,近在眼前。如果說還有什么困難,也可以理解為春寒料峭,熬過去就是陽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