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hriar Rabii何許人也?在2014年10月到2018年7月期間,他在Google擔任高級工程總監,領導Google的“芯片工程、產品/項目管理、生產和制造工藝工程”。 其個人資料顯示,他曾參與過諸如“用于ML(機器學習)和計算攝像的Pixel Visual Core、Titan系列安全元件、VP9和AV1視頻轉碼器等產品。”據外媒報道,Facebook此次重金搞芯片,是為了自己VR/AR產品線。不過背后和Facebook有該業務往來的高通,必然會有點小情緒了。
對于現在的Facebook來說,最扎心的當屬那脫了韁的市值,且是往下俯沖的——三天內市值蒸發超1200億美元,抹平近10個月來的股價增長。
一面墜著市值,一面苦苦挖人造芯,Facebook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造芯這件事誘人到了極點。
前不久的中興被禁事件已經把“造芯”兩個字提到了全民亢奮的階段,自研芯片的口號響徹中華大地,背后的好處也可想而知,一方面自主造芯在技術上你不必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就是成本優勢,拿一組數據舉例子。比如,2017年華為售出的使用麒麟9系列芯片的大約在3500-4000萬臺左右,而使用麒麟6系列芯片的手機大約是1500-2000萬臺左右。而驍龍8系列芯片大約在500-600元一片,驍龍6系列芯片大約在150元左右一片,掐指一算,華為如果全部購買高通的處理器,大約花費的是450億元左右。去年海思營收為387億元,但海思不只有手機處理器,還有和種其他芯片,比如安防、電源管理等方面的,其手機芯片大約占海思營收的70%左右,即270億元左右。
這270億遠遠小于上面的450億,背后到底省了多少錢可想而知,且不用看高通專利費的眼色。
另一個榜樣就是蘋果,早在2008年,蘋果公司通過收購芯片制造商P.A. Semi,向自研芯片之路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兩年后,喬布斯推出了初代iPad。當全世界都在關注這款平板電腦擁有的巨型觸摸屏時,其最具突破性的技術卻深藏在內部——其搭載了蘋果首款自主研發的A4處理器。
隨后蘋果開啟了自研芯片的帝國之路,這一路大大削減了元器件成本,并在未來的功能上取得了先機——不僅控制對研發的自主權,也為三星等競爭對手嚴守了秘密。還傷了很多企業的“芯”,如Imagination(去年上半年剛傳出蘋果棄用Imagination的GPU芯片時,Imagination的股價一度大跌70%。)
這種“帝王”感和省錢招數,誰見了不流口水呢?
于是乎,這兩年你會接連聽到:阿里巴巴全資收購國內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百度在第二屆AI開發者大會上大秀AI芯片“昆侖”,號稱中國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微軟在夏威夷舉辦的CVPR大會上公布他們正在為HoloLens開發新的AI芯片;亞馬遜已經在為旗下的Echo音箱以及其他搭載亞馬遜旗下的虛擬助手Alexa的硬件產品開發專用的AI芯片……
除了以上一些巨頭外,連家電企業也開始“不務正業”,5月21日,康佳集團在廣東深圳舉行38周年慶暨轉型升級戰略發布會,此次戰略發布會全面展示了康佳的轉型路線,透露康佳轉型將進軍半導體產業;經常語出驚人的董明珠也宣布:“格力要造芯片,并表示即便是花500億元也要造出來。”
“造芯”兩個字給很多公司打了雞血,然而它更像一碗毒雞湯。
有業內人士稱,如今設計制造一顆10nm芯片的成本要幾千萬美元,就算目前寒武紀、深鑒科技等專門做AI芯片的企業,即使采用28nm的芯片工藝,前期從投入到流片的成本都要超過400萬美元。也就是說,單一品類的芯片出貨量沒有百萬級很難收回成本。
有人舉了一個例子,TechSugar小編覺得非常有說服力。“以一顆中等工藝水平的芯片為例,從起草設計文檔開始,順利的話需要兩年半的時間,至少需要30個資深工程師全力以赴,人員費用差不多2000萬元,各種IP費、試片費、光照費等差不多又需要2000萬元。運氣好一點該芯片的生命周期有三年,運氣不好的直接失敗。假設3年總共賣出1000萬顆,每顆研發成本4元,加上支持服務的人工費每顆2元,加入生產成本為3元,售10元每顆,表面看上去毛利率70%,為此增值稅交1.19元,最后發現實際是虧損的!最致命的還是糟糕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和意識,如果有兩個員工盜了你的研發成果,然后自立門戶,他們可以不用付人員成本、時間成本、試錯成本和IP費等。賣5元都是利潤豐厚,而你就直接死了,你用最后一口氣去告他,最后還敗訴,還要掏律師費,那最后連下葬的錢都耗光了!”
一面是“如果你不去造芯,掌握真正的底層技術,那未來一定要來還賬的”式的雞湯。
一面是千金散盡。
只能說,造芯且造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