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現代工業的調味料,而對于電子工業來說,芯片是核心,是整個產業鏈的心臟,很多國家嚴格的掌控本國的技術專利權,可見國家對芯片的重要程度,芯片技術是我國大力扶持發展的現代技術,也是各個資本家重點關注和投資的龍頭領域,在過去的幾年,中國政府在芯片制造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據說過去兩年政府已經投資了1500多億元在芯片制造上,過去的五年中,中國的芯片制造商也從五百家增加到了一千多家。
目前芯片行業的發展與研制,最頂尖的國產芯片當屬目前華為手上的麒麟970,對比高通,高通目前最好的芯片是驍龍845,而麒麟970比驍龍845很明顯是基本是一代半的落后,在時間上,把麒麟970的出生往前推半年,那也相差一代,一代的話暫時忽略不計,基本可以戰一戰吧。
華為在研發上,有自己的亮點和一些創新,但與高通的實力還是有很大距離的,而且,華為在對外的依賴程度也是比較高的。雖然說不止華為對外界有依賴,比如蘋果A11才剛拋棄DSP,高通自己也是在CPU公版架構和自研架構中來回徘徊,三星也是用的公版CPU和GPU,所以,華為的對外依賴也是可以暫時忽略不計的。
而在生產芯片方面,華為和高通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只負責研發,而生產就外包給臺積電和三星,本質上,這點是一致的。
前段時間,美國制裁中興的事件上,華為算是看著當時自己芯片短暫的“贏了”高通一局,而近段時間高通自己有意向將自己劃到半導體商博通的手里,而華為在中國,一方面有市場和消費的優勢,還有國家大力支持的因素,顯然,華為是更占據優勢的,未來到底優勢劣汰的場面如何,還真的很難預料。
2018年3月,華為在巴塞羅那發布了全球首款5G商用芯片——巴龍Balong5G01,率先突破5G終端芯片的商用瓶頸,驚艷全球。在實力晉升方面,華為的進步速度和更新效率是芯片行業內的佼佼者,而在性能上,華為跟高通的差距越來越小,按照目前的華為研發速度和人力投入的心血來看,超過高通是很顯然的事情。
紫光集團,在信息強國的時代,也是不可忽視的,紫光背景深厚,算是國企,是清華大學控股的子公司,依托著清華大學雄厚的科研力量,發展潛力巨大,關于紫光在半導體上最大的影響,應該就是最近一直大熱的消息,紫光即將量產3代,4代內存的消息了,而且在公司發展的總體戰略布局上也是很別具一格,比如展訊,瑞芯都被紫光收購,而展訊據統計2-17年銷售5.3億顆芯片,占全球手機芯片25%以上的市場,而對比高通來說,高通是專注芯片的功能和質量,而紫光集團是從整個芯片的產業鏈來謀劃,其發展規模和未來前景,也是無法估量的。
中興其實并不像媒體說的那么不堪,中興也有非常多的科研成果,只是最核心的技術芯片技術門檻太高,研發成本太高所以都是一些監控芯片,路由芯片之類的小市場半導體成果,畢竟在國內,中興是僅次于華為的電信運營商設備提供商,還是有很多自己的技術專利的,特別經歷了美國制裁事件,中興更比其他公司更急切的想擺脫對外依賴和自身技術的突破。
芯片這個東西含金量太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趕超美國的,相信在眾多有志之士的努力下,中國芯的黎明已日漸明朗化,相信臥“芯”嘗膽的日子很快就結束了,它正在夾縫中崛起。國內的芯片行業暗潮涌動,你們看好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