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費的收取還不到談論的時候”,盡管有專家如此認為,但據多家媒體上周報道,高通在自動駕駛領域將以汽車中的通訊裝置MTU的價格為基數,收取不超過5%的許可費用,MTU的價格約為100美元。而在物聯網設備中,將以其中的M2M模塊來做參考,每個部件收費標準為50美分。
2017年高通物聯網業務營收超過了10億美元。目前,高通每天出貨的物聯網芯片已經超過100萬片。
按照高通的說法,自動駕駛和物聯網收費標準與5G專利新版收費標準同時在去年11月發布,但據記者查閱相關報道,高通當時僅對“整車收費”等質疑作出回應,表示將在自動駕駛和物聯網領域采取新的策略,并未透露具體標準。
或許是智能手機領域受到太多矚目,當時并沒有人關注到其他領域收費模式。但無論如何,通過上周多家媒體赴高通總部的采訪來看,高通對自動駕駛和物聯網領域的收費標準已清晰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有業內人士認為,5%的授權費用相對合理,50美分的定價策略目前可以接受,但理論上隨著未來規模的擴大,相應模塊價格進一步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授權費用所占的比重將加大。
更進一步地,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高通在自動駕駛和物聯網領域收取的專利費額度過高,這是否和高通所持有的標準的價值相符?此舉是否會影響該領域市場的發展?
畢竟,高通目前還面臨著和該領域息息相關的一筆重大交易。高通自2016年10月宣布斥資380億美元(算上債務收購成本達470億美元)收購荷蘭恩智浦公司,盡管這筆龐大的交易因涉嫌壟斷,在多國審批時進展緩慢,但時至今日,僅僅只差臨門一腳。
恩智浦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設備廠商之一。如果成功,這筆收購將是半導體行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
顯而易見的是,恩智浦公司能夠幫助高通成為快速增長的汽車芯片市場的領頭羊。結合高通的收費標準,不得不說這又將成為懸在我國芯片企業和車企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
去年底,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相關會議上,業內專家就表達了明顯的擔憂:“如果高通與恩智浦的并購交易最終被無條件審批通過,除了計算機、智能手機,高通將在車用芯片、移動支付芯片、微控制器等恩智浦所涉及的眾多行業再次形成對我國芯片產業的‘合圍’,影響我國芯片產業的突破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