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國產芯片納入政府采購目錄,無疑是一種導向,一種推動,一種示范。要知道,如果連政府采購都不能對國產芯片以認可和支持,不能讓國產芯片參與到政府采購的競爭行列。那么,如何讓國人提升對國產芯片的信心,又如何讓企業有信心和決心去大力開發國產芯片,積極發力高端技術和高科技產品的研發與創造。
事實也是,近一段以來,各方圍繞為什么中國企業不積極研發芯片,不在高科技領域加大投入,不大力推動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問題展開了積極討論。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當然應當大力推動技術創新,大力開展高端領域的技術和產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是,技術創新決不只是企業單方面的事,也不是企業一個主體就能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的。技術創新,是全社會的事,是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的事。只有形成良好的創新環境,企業才能真正把精力放到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中來,才能真正提高中國企業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力。
其實,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有關芯片技術的問題,就已經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議論,也認識到了沒有芯片技術的危害。但是,這么長時間以來,由于沒有形成良好的社會共識,沒有對缺乏芯片等高科技產品的危害有深刻的認識。因此,無論從產業導向還是政策導向,無論從信貸資金支持還是財政政策扶持,無論是政府還是消費者,都沒有真正把芯片等高科技產品和技術放到突出位置。更多情況下,仍然把眼前利益和需要放在首位,將短期利益凌駕于長期利益之上。因此,也就造成了企業沒有開發芯片等高科技產品的動力,包括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自然,也就會出現今天的被動。
現在,中興通訊事件的發生,終于讓國人知道了沒有芯片,沒有核心技術,沒有核心產品,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嚴重性,知道了要想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真正在國際上具有話語權,就必須在高科技領域有一席之地,必須能夠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與技術。不然,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很顯然,經過中興通訊事件以后,國人在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方面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甚至可以說有了質的進步。這也意味著,從認識層面,已經不需要做更多的解釋和說明,不需要講更多的道理和理由。關鍵就在于,如何為企業研究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利用新工藝,如何在高端領域取得技術和產品的新突破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和創新氛圍了。因為,很多企業都是具有創新的能力和條件的,也是有創新的動力和熱情的,就看有沒有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了。
將芯片納入政府采購目錄,應當說是鼓勵企業創新、特別是技術創新拿出的一個積極舉動,是改善企業創新環境、營造創新氛圍的一個重要舉措。至少,從這一舉動和舉措中不難看出,在政府層面,對企業創新是持積極態度的。尤其是高科技領域,更是今后政府支持和鼓勵的重點,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導向,是消費方向的體現。
由于政府采購只是社會采購的一個方面,政府采購只是鼓勵政府機關積極采用國產芯片,要真正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還要有更多的主體加入進來,譬如企業和居民,如果都能夠對國產芯片有正確的認識,能夠積極支持國內企業研究和開發芯片,并主動使用國企芯片以及國產芯片生產的產品。那么,研發芯片的企業,就會積極性更高、投入更大、研究的熱情更強,那么,就能在這樣的努力中,不斷提升我國在芯片領域的能力和水平,就能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不僅是芯片領域,其他高科技領域也是如此,只有得到各級政府、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共同支持,才有可能真正營造出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氛圍,才能讓企業敢于去加大創新投入,敢于去攻克技術難關,敢于去研究開發新的產品。企業的創新投入多了,研究的機構和人員多了,攻克的技術難關和產品難關就會越來越多。那么,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成果就會越來越多,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就會越來越強,受制于別人的現象則會越來越少。所以,此次政府采購將國產芯片納入采購目錄的行為具有極強的示范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