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安全戰略綱要》審議通過。1月初,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首個項目也落子上海浦東,由此《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也正式落地。在兩大綱要力挺之下,以芯片產業為代表的國產信息化行業迎來歷史性機遇。中國芯片企業能否趁勢崛起,未來幾年可見端倪。
兩大“綱要”力挺中國“芯”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最要緊的芯片卻依賴國外企業,辛苦掙來的利潤很大部分都拱手奉上。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的費用超過1.33萬億元。業內人士指出,棱鏡門之后,“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成為共識。芯片作為通信設備的核心,已成為網絡安全的“必爭之地”。
所以,助力中國“芯”崛起已成大勢所趨。2014年6月,國務院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提出成立專項國家產業基金支持中國企業。2015年1月初,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首單投資就落子浦東。
1月23日,中共中央審議通過《國家安全戰略綱要》,我國對安全的重視更上一層樓。在兩大“綱要”力挺之下,中國“芯”也迎來歷史性機遇。
1月初,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總經理丁文武表示,基金自正式成立以來,已經募集了1000多億元,希望能撬動萬億資金投向集成電路產業。
對于基金運行情況,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告訴記者,目前來看,基金運作效率很高,并且能以企業為主體,是幫企業的忙而不是自己來,這也讓業內人士比較看好。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也認為,這輪產業基金的操盤手非常專業,在業內很有威望,所以我們對于基金的運作效果抱著樂觀態度。
芯片設計與制造哪個更重要
政策有了,錢也來了,怎么花錢就成了焦點。
在《推進綱要》中,提出以“設計為龍頭、制造為基礎、裝備和材料為支撐”,這也是政府首次確立了芯片設計的“龍頭”地位。
不過,從資本流向上看,芯片制造企業似乎更受基金偏愛。丁文武也公開表示,基金中60%將投向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40%則將投向設計、封裝、原材料等其他集成電路相關領域。彭博社數據也顯示,過去一年半里,中資企業斥資近50億美元涉及5項芯片企業收購,主要集中于芯片制造業。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諸如高通、ARM等芯片巨頭,其實并不生產芯片,而是通過代工或者授權大獲其利,中國企業每年都需要繳納高額的專利授權費。中國如果輕設計而重生產,無異于繼續為別人打工。
多位資深業內人士也表示,中國芯片設計發展緩慢的主因是投資不足。一旦我國在芯片設計領域有所突破,也能為制造、封裝和終端節省一大筆成本。所以,我國集成電路基金更應該設計與制造并舉,讓“龍頭”真正能起到帶頭作用。
巨頭入局引發“攪局”隱憂
隨著產業基金的推進,有業內人士也有隱憂,擔心海外同行前來“攪局”。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的出資方達15家,其中13家具有中央或地方國資背景。此外還有兩家科技投資基金,分別是賽伯樂資本和武岳峰資本。除了國家級基金外,武岳峰資本還與上海市創業引導基金共同發起設立上海武岳峰集成電路信息產業創業投資基金,這也是上海市的地方產業基金。有業內人士指出,武岳峰資本正是由海外芯片巨頭聯發科控制。
對此,王艷輝指出,隨著我國集成電路企業的崛起,必將對現有巨頭形成挑戰。讓一家海外芯片巨頭入局產業基金,相當于這家巨頭既是運動員也當裁判員。而且,目前只有聯發科一家海外巨頭入局,高通、英特爾等芯片巨頭都被排除在外,巨頭間也缺乏必要的制衡。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產業基金推進過程中,必須要處理好發展和競爭的關系,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或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