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某種角度上講,英特爾內部是認可這種冒險的做法的。
經濟觀察報記者張昊英特爾要繼續今年激進的補貼政策。去年下半年,剛剛上任的CEO科再奇提出了一個四倍的發展計劃,也就是在今年要實現4000萬顆平板電腦芯片的出貨量,這將讓英特爾重新回到移動領域的主戰場。為此,英特爾在深圳大規模地補貼那些并沒有什么名氣的中國廠商。
到了年終盤點的時候,英特爾拿到了一個不錯的成績單,但也不出意料地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前三季度的出貨量已經達到了3000萬顆,而在中國的雙11,和西方國家的感恩節促銷,英特爾的合作伙伴表現得都很亮眼,更何況,圣誕促銷季也要到了。如此一來,英特爾超出今年的目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它在移動芯片上的虧損卻大得驚人。據摩根斯坦利統計,去年的虧損額就達到了30億美元,今年更是到了40億美元。“我沒法和你們說我會對這些損失感到自豪,但是我要說,我們終于不再像一年前那樣在移動業務上感到難堪了。”英特爾董事長安迪·布萊恩特在不久前的一次投資者會議上提到,這是為之前數年在場邊觀望付出的代價,英特爾要找到重新回到市場的方式。
從某種角度上講,英特爾內部是認可這種冒險的做法的。臺灣媒體DIGITIMES稱,英特爾已經向合作伙伴告知暫時不會取消現在的補貼計劃,并且補貼的范圍還要由10英寸以下擴增至12英寸以下。
而且,英特爾明年也要在智能手機上發力了。據英特爾中國區CTE(中國技術生態圈)銷售部及產品市場部總監楊彬透露,他們在智能手機領域也找到了很多類似于藍魔、原道這樣的深圳的本土OEM廠商,這個規模同樣不小。各種跡象都表明,在明年低端產品——SoFIA大規模量產之后,英特爾也會在手機業務上采用跟平板電腦同樣激進的補貼策略。那么,它的虧損額就有可能進一步提升。
英特爾為何如此篤定持續的虧損不會拖垮它?他們的邏輯還是來自于產品,英特爾在移動上最大的劣勢是功耗,雖然它在運算能力是肯定要優于像高通這樣基于ARM架構的芯片廠商的。這兩年,英特爾在功耗這個問題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致命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那就是與英特爾芯片配套的硬件生態系統還遠沒有到完備的狀態。
這直接造成了兩個結果,一是搭載英特爾芯片的產品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功耗問題,因為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芯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是基于英特爾架構的其他零部件價格昂貴。英特爾最初多是選用歐美廠商的元器件,除了價格之外,交付周期也要比中國的元器件長得多,這對于更迭速度極大加快的移動終端來說,是不可接受的。英特爾之后在產品庫中加入了很多中國的廠商,他們甚至參與到這些廠商的研發過程中,盡可能地去幫助合作伙伴降低成本。
但這相比于開放的ARM生態系統來說,還是不足夠。英特爾補貼也正是出于這個目的,在去年11月的財務分析師會議上,英特爾高管就直接提出將為自己高出ARM平板電腦的成本買單,而且還要負擔OEM廠商設計產品的成本。
所以,英特爾就認為隨著明年14納米工藝的上線,以及CTE在深圳的進一步發展(英特爾正計劃把深圳和臺灣更緊密地聯合在一起),抹平這些成本上的鴻溝將不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在技術上的優勢會讓OEM廠商更青睞于他們的產品。
在此之前,英特爾一定要留在主戰場中,而且它絕對是奔著主角去的。這是個大膽的賭博,且不去判斷平板電腦是不是未來移動領域必要的產品,畢竟有不少媒體都在唱衰這個行業,隨著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平板電腦被認為是一個雞肋。還有英特爾即將大舉進入的智能手機市場也已經初現疲態,今年的增速放緩足以說明問題。
英特爾的大幅補貼所換來的這張成績單成色究竟怎么樣,英特爾并沒有過多地去說這件事。如果大部分的出貨都集中于千元以下的產品,那么英特爾的用戶群體應該并不是最有價值的數碼愛好者,英特爾大幅補貼他們的價值是什么?更何況,萬一平板電腦兩年之后就成了一個泡沫呢?
這些都還不是最麻煩的。科再奇是想要在內部和外部搭建一個全新的體系,跟原來的商業模式不同的是,新的英特爾也是要占領長尾市場的。這雖然意味著英特爾有更多的收入來源,但為此它要搭建的體系要龐大的多。
CTE在英特爾中國區的地位非常高,超過百人的團隊跟原有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他們關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細節,英特爾寄希望于在深圳的這些中小OEM廠商中,會出現下一個聯想。英特爾還在今年跟國內芯片廠商——瑞芯微達成了合作協議,瑞芯微在廉價平板電腦芯片上的出貨量非常大,英特爾也是希望它能幫自己去接觸更多的本土客戶。
科再奇愿意花那么多錢去補貼深圳的廠商,也是想嘗試下新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不知道他本人如何看待4000萬出貨量與70億美元虧損之間的關系。但如果英特爾按照這個體系去進行下去,那它就需要更龐大的出貨量去支撐,英特爾如何去做到這一點,這就又回到了反復循環的因果問題上了。
但這種嘗試或許也是唯一的辦法,畢竟“農村包圍城市”是追趕者最有效的方式,但還沒有任何一家廠商能把廉價產品做成一個大生意的。英特爾的巨額補貼,以及專門為此搭建的生態系統會在這幾年之內受到極大的考驗。
科再奇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只能是讓英特爾重新回到主戰場,它們都不是能給公司帶來豐厚利潤的業務,兩個行業的黃金期都不會太久了。他已經在內部公布了一個消息,要把原來的移動芯片和PC芯片兩個部門合并,一是兩個業務的節奏和市場需求越來越接近,二是財務數據上會更好看。科再奇或許也是這樣想的,再過幾年,移動業務就會和PC業務一樣成為一個完全的紅海市場。
他真正的殺招留在了物聯網上,英特爾專門成立了一個物聯網的部門,直接向科再奇匯報,它也并沒有被列入到合并后的新部門中。那個時代就是個長尾市場,跟現在英特爾在深圳做事的邏輯是相同的,更多的合作伙伴、更快的產品節奏,以及更便宜的價格。
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講,英特爾在移動領域上的激進主要是為了物聯網的到來。但問題又來了,那個時代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到來呢?英特爾如何去度過這難熬的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