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玉案致虛擬運營商陷輿論危機
在公安部發布A級通緝令后,引發廣泛關注的山東臨沂考生徐玉玉被騙猝死案的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目前該案正在審理過程中。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這起典型的電信詐騙案中,涉案的手機號碼是經過實名登記的。
8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微博透露,山東省臨沂市一女生(徐玉玉)被騙學費后死亡事件發生后,工信部立刻開展核查工作,已查實涉案號碼之一屬遠特(北京)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另一涉案號碼屬中國聯通,兩個涉案號碼均登記了用戶實名信息。
遠特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王磊:這個手機號碼呢,是在2016年的3月,在遠特登記激活的,那它登記激活的時候呢,做了實名制登記,那他的身份證信息呢,也是按照我們系統的規定,也和這個相關的這個身份證驗證系統,做了二次檢驗。現在呢,這個身份證,這個號碼的,它的購買渠道,它的激活渠道,它的所有的使用記錄,登記激活信息,全部封存了,提交給了警方。
王磊表示,由于目前正在配合司法機關調查,無法透露更多信息。據了解,由遠特公司發售的這個涉案手機號以171開頭,170、171號段是專門為虛擬運營商準備的號段。遠特通信是第二批拿到工信部發放的試點牌照的虛擬運營商。從2014年開始經營虛擬運營商業務,目前已經有350萬用戶。
近年來,由于監管措施不到位,手機實名制登記落實不力,170、171已成為詐騙電話的熱門號段。這起案件更是讓已經被貼上詐騙電話標簽的虛擬運營商再次陷入輿論危機。
虛擬運營商 通信行業的“鯰魚”
引入虛擬運營商最初是為了打破壟斷,給電信聯通移動三家獨大的電信市場注入活力。主管部門希望,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虛擬運營商能夠像鯰魚一樣攪動電信行業,沖擊現有的競爭格局和通信服務價格體系。2013年底,虛擬運營商正式登場。
虛擬運營商也叫“移動通信轉售”,他們沒有自己的網絡,通過租用移動電信聯通的通信網,從三大基礎運營商批發語音流量、短信等服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銷售給用戶。2013年5月,工信部正式發布了移動業務通信轉售業務方案。為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電信市場,工信部規定申請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主體必須是民營企業,從2013年底首批牌照發放以來,共有42家民營企業分5批獲得了虛擬運營商試點牌照。
工信部統計顯示,目前虛擬運營商已經發展3500萬用戶,在移動通信市場的滲透率達到2.7%。工信部此前公布的虛擬運營商試點期是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但到目前為止,何時發放正式商用牌照,42家虛擬運營商能否全部轉正都還是未知數。
業內人士揭秘“養卡”內幕
虛擬運營商兩年試點期已滿,卻遲遲不能轉正。其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就是實名制執行不到位引發的電信詐騙問題。就在徐玉玉案案發前一個月,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專門對虛擬運營商新入網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進行了暗訪,并對虛擬運營商在網用戶實名登記信息合規率進行了數據抽測。
在工信部網站8月5日公布的對虛擬運營商實名制落實情況抽查暗訪的結果中,遠特通訊在網用戶實名登記信息合規率為95.95%,符合工信部曾經提出的“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的要求。在同批抽查的8家虛擬運營商中,只有一家企業的實名登記合格率不達標,但這家企業的用戶實名登記率也超過了90%。單從這個調查結果看,實名制貌似執行的還不錯。然而,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大部分參與電信詐騙的170、171手機號都能找到實名信息,但這些所謂的“實名登記”號碼其實在出售前就已經實名綁定了一個身份證,只是登記的這個信息不一定就是實際使用人,這在行內俗稱“養卡”。
原虛擬運營商從業人員 唐先生:虛擬運營商自營這一塊大家做的應該都是比較OK的。但是在他營(經銷商)這一塊,就可能會存在監管不到位,或者說管理不是很規范這樣的一個狀態。每一個銷售網點他們都會有一些用戶的信息,那么這些信息被同時征集上去以后,他們會在開卡的這樣一個系統里邊,統一地為用戶進行開卡的這么一個動作……用戶其實他本身自己是不知情的,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完成了一個開卡的動作。然后把已經開放過的一些號碼放到各個分銷門店去。
“養卡”又叫“假激活”,那么這些提前給待售的電話卡進行身份認證的真實身份證信息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唐先生告訴記者,按規定一個身份證最多能辦5個手機號。而大多數用戶都只會辦理使用一個手機號,那么這個真實用戶的身份證就可以被悄悄地用來“實名登記”4個170或171的手機號。但是如果這張卡長時間不打電話或者上網的話,也很容易被基礎運營商或監管部門發現而被停機銷號。因此還需要模擬一些消費行為來“養”。
原虛擬運營商從業人員 唐先生:虛擬運營商也好,基礎運營商也好,他只能通過卡的一個實際的消費行為來去分析一個用戶到底是真實用戶還是非真實用戶。如果模擬的狀態相對比較完善的話,他有可能發現不了,因為這些東西都是由限定的這么一個行為來判斷這個用戶的。
另一位不愿公開身份的虛擬運營商從業者也向記者證實了這種操作手法。他告訴記者,移動電信聯通對虛擬運營商有發展用戶的指標考核和排名,如果發展不好將影響虛擬運營商從基礎電信運營商那里拿到更多更好的號碼資源,這就導致了虛擬運營商在競爭過程中會默許甚至放任經銷商的違規“養卡”行為。
虛擬運營商業內人士 張先生:用戶的激活率如果達不到基礎運營商規定的一個標準的話,那么就是虛擬運營商是拿不到這個卡的。他(虛擬運營商)為了拿到更多的碼號資源,拿到更多的一些這種開通(城市)的這種指標的話,他就去以一種假激活的方式,然后去套取一些這種資源。
賠本賺吆喝 虛擬運營商舉步維艱
急于擴大業務規模、實名登記管理落實不徹底,是170、171號段亂象頻出的根本原因。對此,工信部表示,實名制落實情況將成為虛擬運營商申請牌照“一票否決項”。
工信部在給記者的書面采訪回復中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虛擬運營商的監督管理力度,并將把實名制落實情況作為虛擬運營商申請擴大經營范圍、增加碼號資源、發放正式經營許可證的一票否決項。對違反實名制規定的虛擬運營商,將嚴肅處理,絕不姑息。在其整改落實到位前,一律不予通過其業務準入、碼號核配、擴大經營范圍等相關審批;情節嚴重的要求相應基礎電信企業暫停啟用已核配的碼號資源;對于整改不力、屢次違規的將依法堅決查處,直至取消其相關資質。對于主管部門的最后通牒,虛擬運營商紛紛表示堅決擁護。
分享通信總裁 蔣志祥:像這種騙子這種東西……我們自己也是恨之入骨……因為他是在套利,首先他買一個我促銷的套餐,用了一個月兩個月他就扔掉了,我的成本貼補進去了,但實際上收獲的什么?又挨了罵名,又掙不到錢,還賠錢,就得不償失。
中麥通信副總裁 宋宏生:當前做線上業務的這些個虛商,普遍都采用了用戶手持身份證上傳照片的這種要求。但是我們這種除了用戶手持身份證照片以外,還增加了用戶手持身份證加SIM卡的一個上傳。有SIM卡對應的序列號,這樣幾個信息結合,就可以保證做到用戶、證件和代開通號碼完全一致,這個流程現在已經投入應用了。
這兩位虛擬運營商負責人同時表示,目前虛擬運營商處于發展初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實現全面盈利。大規模實施實名制要投入大量的技術設備和人力物力。僅各營業網點二代身份證識別系統的投入就高達幾千萬,這對一直賠本賺吆喝的虛擬運營商來說是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通信世界網總編輯 劉啟誠:對虛擬運營商要投入一些大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包括社會的這種社會渠道成本,包括一些設備投入的成本,去做好這個實名認證。必須要保證這個用戶的信息資料,完整真實有效的這個,那么對這個虛擬運營商的挑戰也是不小。他的這個真實有效的整個發展用戶數,可能會受到一些減緩。
打擊電信詐騙任重道遠
據了解,工信部通知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要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而始終不進行補登的用戶將被強制停機。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長 魯春叢:從長遠看……170,171這個電信詐騙重災區的現象有望緩解……一個是轉售企業(虛擬運營商)度過了這個起步期,它自身也會加強這個規范的管理,另一方面呢,工信部實名制監管力度的加大,監管要求落實更具嚴格……這兩種力量的作用下,我希望這個重災區的現象,得到緩解,也希望這個轉售企業,在自律規范發展的基礎上呢,再進一步地努力,然后來扭轉這個形象。
專家指出,手機實名制是打擊電信詐騙的重要手段。但從這個案子也可以看出,不能把徹底消除電信詐騙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實名制上。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朱巍:我覺得現在通過這一系列事件來看的話,真正涉及到電信詐騙的端口是應當前置,應當不要總想到亡羊補牢的問題,不要想到事后處罰的問題。更多應該把預防性措施往前放,要做到未雨綢繆,用這種技術上的手段和法律上的手段去堵住公民信息泄露的這個口。
朱巍表示,目前對電信詐騙案的處置往往是抓到了騙子,對其用詐騙罪量刑。在很多情況下,忽視了密切相關的非法獲取公民信息和售賣公民信息這部分犯罪。而且相對于歐盟等國家,我國對于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罪的量刑和立案標準也很低。只有把實名制和打擊侵害個人信息犯罪結合才能有效遏制電信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