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大運營商的電信界的壟斷,讓自己是賺得盆滿缽滿,一些霸王條款更是引來眾多用戶抱怨。為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同時滿足用戶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應用需求,工信部于2013年底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虛擬運營商。
眼下,工信部給虛擬運營商的兩年試運行時間就要到了,國內各大虛擬運營商企業紛紛向工信部提交答卷,以供考核評估,只有通過考核的運營商可獲得正式牌照。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共有42加企業獲得牌照,截止8月底,虛擬運營商用戶數量達到1123萬,每月凈增長量在200萬左右,在全國移動電話用戶數中占比0.9%,在全國凈增用戶數量中占比48%。
“華麗”數字背后的虛胖
表面上看,在近兩年的時間里,虛擬運營商交出了不錯的成績,更是有市場機構預測,在2019年國內虛擬運營商的市場份額將占到7%左右,用戶量規模超一億,市場價值達到千億元級別。但這些看似華麗的數字背后,依舊掩蓋不了虛擬運營商的“虛胖”狀態,雖初具規模,卻依舊不溫不火,不及預期。
據新華社消息稱,截止目前,42家虛擬運營商全部處于虧損狀態,用戶總數只有1100萬,遠不及預期。同時,42家虛擬運營商放號的只有35家,真正在發展用戶的虛擬運營商不到10家,有虛擬運營商的用戶數已經過百萬,但較差的虛擬運營商每月增加的用戶數卻不到10個。
起初,虛擬運營商的出現被社會各方面寄予厚望,被認為將顛覆三大運營商的壟斷地位。不過,就當下的情況來看,近兩年的試運營時間,大部分的虛擬運營商都沒有達到預期,讓看好虛商的用戶倍感失望,認為虛商只是一個過客。從目前來看,導致虛商發展緩慢、不溫不火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虛商套餐資費并不便宜。通過對比傳統運營商和阿里、迪信通等虛擬運營商的資費可以起看出,單從套餐的門檻來說,虛擬運營商要低于傳統運營商,語音和通信比較少,適合平常需求量不太多的用戶。不過,在高端套餐方面,虛擬運營商的資費套餐便處于下風,總的來說不是很劃算。拿現在比較受歡迎的小米移動來說,依舊保持其高性價比、低價戰略,流量、短信和通話單價都是1毛,遠比傳統運營商多種計價方式來得簡便。不過,有業內人士對比小米和中國電信個人定制套餐發現,當用戶月流量超過100M,或語音超過500分鐘,或短信超過50條之后,運營商的“批發價格”優勢就會反超小米移動。
另外,加上傳統運營商也在慢慢做出改變,比如流量不清零,虛商若想在資費上占優,又將是一筆大投入。
第二,用戶體驗差,垃圾短信多。虛商入局雖然已經有兩年,但仍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對該行業進行充分的了解,導致在某些重要的環節出現缺失,比如在用戶體驗上。根據“天下無賊”反信息詐騙聯盟數據,微信舉報平臺一周內接到46起170號段的舉報,同時結合騰訊安全云庫的黑號統計分析,170號段惡意電話占所有惡意號碼的8.6%,即平均12個惡意號碼就有一個是170號。而1705號段的惡意短信占比最高,抽取的1000條短信中惡意短信達到99.2%,也就是說用戶收到的每一條短信都具有欺詐和廣告性質。
惡意短信占比如此之大,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用戶的不滿,非常不利于未來的業務擴展,尤其是虛擬運營商現在仍處于試驗階段。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在今年的九月底,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170號段垃圾短信息治理問題約談了7家移動通信轉售企業的負責人。
第三,盈利模式不清晰。對于虛擬運營商來說,其商業模式十分單一,目前仍是通過發號和資費來獲取少規模的用戶。但是在資費上,由于從傳統運營商拿到的批發價依舊很高,導致其不能與之形成較大的價差,限制了用戶規模的擴展。眼下, 雖然虛商提供給較多的服務,但是依舊還要考傳統運營商提供渠道和資源, 成本依舊很高。若要快速擴大用戶規模,必須前期投入過多的資金,不過并不是每一家都能承受的起燒錢的損耗,那么大的市場,沒有一定的資金積累或者投資很快便會面臨“燒錢死”的悲哀。
寫在最后:
虛擬運營商的發展還要背靠傳統運營商的技術,能做出差異化的地方便是盡量滿足用戶的更多需求。雖然在許多地方虛擬運營商遠遠不如傳統運營商,但是其可以以細分市場為切入點,最大程度的滿足用戶的需求。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虛商破釜沉舟,不僅要抓住細分點,還要準備好充足的資金以擴大自己的用戶群。只不過,又有多少運營商可以堅持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