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始于2013年初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將結束試點,據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統計,目前在獲牌經營42家企業中,僅兩家尚未開展業務,移動轉售業務用戶總數超過1123萬,預計年底將達2000萬。由于投入周期長,在未來兩到三年內,行業或將轉虧為盈,實現盈利。該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表示,虛擬運營商與基礎運營商盈利模式不同,它并不主要通過資費套餐差價盈利,更重要的是通過應用和服務上的收費,來代替通信營收。
目前行業尚處于“投入期”
據悉,工信部已于近期啟動了對虛擬運營商試點成果的評估工作。評估內容包括網絡信息安全、用戶權益保護、業務開展情況等多方面,評估結果將于今年年底前公布,通過評估的企業將獲得正式的虛擬運營商牌照。
工信部一位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虛商這兩年的成績可以獲得“良好”。歐美國家在虛擬運營商業務啟動階段,用戶數只占到存量市場的0.5%左右,但是在我國這個數字為0.9%左右。
近日,有媒體報道,虛擬運營商行業還處于普遍虧損期。鄒學勇認為,用“投入期”表達更準確。虛擬運營商行業投入周期長,前期投入大,短時間難以盈利屬于正常。以現有模式,預計在未來兩三年時間內會轉虧為盈,實現盈利。
據介紹,一家虛擬運營商從業務開始到第一個號碼投放,至少需要兩千萬,這些企業在前期將會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在這兩三年時間里,希望得到大眾理解和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批零倒掛、互聯互通等問題能夠有所解決。”鄒學勇說。
據了解,2016年中國移動轉售業務將實現全面開放,有關企業準入門檻、外資能否進入等關鍵問題將會在新方案中被提及。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規劃所市場經營研究部主任許立東表示,移動轉售新政策值得期待,政府將保留試點期內一些有利于電信行業發展的政策,也會剔除一些阻礙行業發展的嘗試,推陳出新,進一步開放電信市場。
未來增值將轉向應用服務
“批零倒掛”是虛擬運營商是虛擬運營商面臨的一大難題。以流量轉售費用為例,三大運營商給手機用戶流量的平均售價是每兆0.05元,批發給虛擬運營商的價格是每兆0.1—0.15元。若以價格戰來爭奪用戶,虛擬運營商很容易就會陷入價格泥潭。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民營企業積極申請虛商牌照,看重的并非資費套餐的差價,而是該牌照在應用和服務上產生的增值效果。它將從傳統的語音、流量上獲利變成從為行業提供服務上獲利。
鄒學勇總結,虛商的盈利模式雛形初現,大概有兩種。一種是資費套餐創新,比如流量不清零,套餐自由訂購和組合,不過這項創新的競爭力已被三大運營商10月份啟動的流量不清零業務給稀釋了;另一種就是外界所期待的增值業務上的創新了。目前,蝸牛移動、北緯通信、分享通信、小米、京東、阿里等,都已經開始探索。
蝸牛移動主打并非通信功能,而是游戲功能,從手機號碼、免商店、產品服務、手機終端四大方面形成移動游戲一體化。北緯通信則B2B的業務形式為主,與騰訊、360、平安科技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合作,為其提供WIFI接入上網服務,主打流量分享。
分享通信在教育行業做“綠手機”,為青少年提供健康上網服務,通過這一應用服務獲利。小米通過自身手機捆綁,打通手機產業鏈身份的識別,京東和阿里等也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