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轉型已經箭在弦上,國資委旗下諸多中央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是被社會各界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的“國進民退”,讓社會各界對央企的未來充滿了爭論、甚至是狐疑。央企真的可以履行現代企業制度下的社會責任么?或者說,轉型升級后的中國社會,央企到底應該履行怎樣的社會責任呢?
正是帶著這些困擾已久的問題,我有幸在2014年8月初,參加了國資委主辦的、對中國電信新疆業務的調研,走訪了很多一線的央企職工,以及其他基層的公務員??梢哉f這次調研收獲很大,引發了我很多對現代化社會治理的系統性思考,匯總成本文,希望對央企未來的社會責任定位能有些貢獻。
首先要闡明的,是這次新疆調研的局限性。眾所周知,新疆的“暴恐”問題積累雖然由來已久,近期的頻繁發生卻也讓很多人始料不及。今年內,我已經兩次赴南疆調研,多少算是對這些問題有了點兒直觀的認識——要想徹底解決新疆的民族問題,把各民族關系引上“和諧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絕不是簡簡單單依靠高壓政策能夠解決的,更需要長期“潤物細無聲”般的紓解。
今年入春以來,很多民營企業紛紛撤離南疆,當地實體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反過來加劇了很多貧困地區的社會矛盾。重振南疆經濟,是化解基層“非宗教”沖突的基礎。值此危機時刻,央企加大對南疆的投資,就如雪中送炭般珍貴。因此,站在當下的時間節點、站在新疆談央企的社會責任,雖然具有時效性,但也難免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可以說局限性。
就拿我們這次調研的第一站——新疆電化教育館為例,中國電信作為央企,在過去幾年里,已經完成了全疆6000多所農村中小學和幼兒園的互聯網連接、500多個“新疆遠程教育網”直播聽課點的連接和培訓工作,可以說做了大量的工作。要知道,新疆幅員遼闊,疆土面積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對于一個電信企業來講,服務如此廣闊領域的技術、設備支持,包括更為艱難的培訓工作,沒有一點兒“肯吃苦、甘付出”的精神,是不可想象的。
隨著調研的深入,我們在城市醫療、農村警務、社區管理的更多領域,深入接觸到了更多一線的中國電信員工和新疆自治區的基層公務員(照片:深入七五事件核心地帶,訪問當地居委會和派出所,2014年8月1日),所能感受的是他們日復一日的勤勉工作,其背后支撐他們的是一種久違的真誠和奉獻精神。如果要讓我去找一個更合適的字眼兒來形容,也許借用魯迅先生筆下那種“中國脊梁”,可能更為貼切!
隨著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如今很多輕浮之輩往往把“愛國”掛在嘴邊,動不動就拋出幾句豪言壯語,以博取泛濫的同情和支持;可每每到祖國需要出人、出錢、出力的關鍵時刻,這些“愛國”青年往往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這雖然是現代民主社會初期的正常階段、嘩眾取寵的投機政客終將被歷史淘汰,但也是這個時代央企履行社會責任,不可不考慮的時代背景。
由此,我不禁聯想到奮戰在南疆一線的很多漢族干部,他們和北疆的央企職工、公務員一樣,拿著會被內地“愛國”青年“鄙視”的低工資,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默默地替祖國鎮守者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最西端,靠的不也是一股責任心么?這不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我們的中國夢么?
可見,新時代央企的社會責任絕不是幾句空洞的口號,而是“潤物細無聲”般的細節把握,是一種“家國天下”的道德標準。隨著調研的深入,我們最后拜訪了經濟基礎可以說是新疆最好的石油城市——克拉瑪依。在克拉瑪依,我們走訪了哈薩克族為主要居民的新農村,走訪了多民族混居的現代化社區,看到了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后,更加成熟的城市治理樣本,也接觸了更多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對現代化國家治理下的中央企業社會責任有了更多的感觸。
在我看來,新時代的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履行,離不開全社會公民意識的樹立。如果說,過去三十年我們通過改革開放,解決了十三億人的溫飽問題,經濟總量排名全球第二,國民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那么未來三十年中國所有追求的,將從經濟指標的全面靚麗,轉變為現代社會的全面發展。
老實講,社會觀念和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要比經濟建設難多了!現在很多文化人老想“開歷史的倒車”,一看到諸如“摔倒老人不敢扶”等道德低下的社會現象,就忙不迭地搬出老祖宗那一套道德教化的儒家思想,仿佛一回到封建倫理,就萬事皆順了。
這當然是萬萬不行的!要知道,中國自古的道德教化核心是一種“皇權為大”的忠君思想,所謂“三綱五常”說到底也是為皇權服務的。在這一點上,中央國有企業的所有權意識和服務理念轉變,就顯得尤為重要。封建社會的晚清末期,洋務運動也催生了不少類似今天的“央企”,其服務對象就是那個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和皇親國戚;其最終失敗的原因,也正是沒有把全社會公民意識和現代國家意識,作為企業發展的靈魂!
恕我直言,如果我們秉著這種現代化國家治理的基本原則,去審視今天很多央企的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和表述,恐怕都是不合格的。很多中央企業領導者,只是空泛地把諸如國家、道德等概念進行累加,并沒有把社會治理作為一種企業精神,貫徹到企業的決策流程中。歸根到底,這些央企領導還是把企業當做政府來經營,看重的是自己的烏紗帽,而非通過央企發展帶動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
與一百年前的滿清不同,今天的國有企業不是某個人所有的,更不是某個利益集團的,而是全體國民共同所有的。遙想封建社會的官辦企業,其對壟斷資源的掠奪是貪婪的,并沒有考慮到諸如工人健康、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思想根源是封建奴才們對皇帝主子的單向尊重,而對普通勞苦大眾的人性蔑視。因此,對普通公民、對社會大眾群體的人性尊重,追求整個社會的福利最大化,必須成為當代央企履行社會責任的首要出發點。
有了對人性的基本尊重,很多具體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央企的宣傳策略也將更加深入人心。計劃經濟時代,中央集權的宣傳工具更多的是呼喚一種集體意識,試圖統一廣大群眾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全球化的信息涌入民眾的大腦,社會多樣性就如五彩斑斕的萬花筒,80后、90后的創新思維,讓我們的宣傳工具一時間失去了“威力”!
其實,國資委和中央企業的領導者,大可不必為這種沖擊感到憂慮。畢竟普羅大眾追求的都是幸福的生活,而信息交換的現代化便利,也讓新一代的國家公民,能更容易理解那些奮斗在一線的普通公務員和央企職工。央企領導者要做的,則是考慮如何把全民福祉與企業的各級負責人考核相掛鉤;如何把社會責任這個大題目,做到每一個經營細節中;如何通過現代化的宣傳手段,與社會各界進行廣泛的溝通,接受媒體和公眾的監督——國外管這個叫PR(Public Relationship,公共關系)管理。
這次中國電信的新疆調研,就是一個成功的PR案例。中國電信并沒有長篇大論地宣傳如何在新疆“即便賠錢也要如何如何”,而是把很多新疆的具體問題和那些在一線的問題解決者,擺在了媒體面前,也就是擺在了全國公眾面前,讓民眾換位思考,最終實現相互理解——巧妙地做了一次企業形象的樹立,這無疑是值得其他央企借鑒的。
當然,正如本文伊始指出的,新疆在現階段有其特殊性,但是也有其代表性。中國自古就存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這是和我們“大一統”的國家治理模式傳統相一致的,進而形成了延續五千年的博弈和矛盾。從前些年的“西部大開發”,到本屆政府著力打造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西部經濟的現代化一直是國家的重要戰略,也是中央企業大有可為的主戰場!
我認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僅是“西部大開發”的延續,更是二十一世紀中國“東防西擴”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其中央企的作用不可小覷。如果說,對人性的尊重和對全民福祉細節的把握,是中央企業“潤物細無聲”的社會責任出發點;那么,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流砥柱”般的貢獻,必將成就中央企業“氣吞山河”的民族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