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上世紀90年代初參與國際投資銀行的工作,當時國際投資者的目光與現在并不一樣,對中國市場并不重視,其中有一個讓國際投資市場大跌眼鏡的行業,就是中國的移動通信產業。
中國電訊業的發展,是中國現代化改革當中重要的環節。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中國極度缺乏電訊固網資源,要找一個電話來打,真不容易。因此,需要一個嶄新的平臺,以突破性的發展速度來沖破困境。中國的移動通信產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一個完全空白的基礎上起家。
1994年,郵電部旗下成立了移動通信局的機構,專門負責管理日益增多的移動通信,這就是日后中國移動的前身。同年10月,廣東省開通移動通信網絡,成為中國移動通信事業發展的開端。隨后數年,移動電話用戶數量奇跡般飆升,在1997年就突破了1000萬用戶。
的確,中國移動的發展猶如中國電信業現代化的改革史。郵電部早在1995年就開始醞釀電信業借道香港,并已部署海外上市。在1997年初,正式成立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并將廣東、浙江兩省的移動業務與資產剝離出來,先行上市。筆者清晰記得在1997年10月23日,現在的中國移動,當時以“中國電信”的名稱在香港以紅籌股身份上市,首發價格11.68港元,此前一天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兩地首發股集資約42億美元。上市當天,正值亞洲金融風暴瘋狂肆虐之際,恒生指數在當天就暴跌過千點,該股當天收盤也跌10%。不過,中資紅籌還是較受追捧,大約一個月后,其股價升幅超過20%。公司股票在1998年1月27日成為香港恒生指數成分股,目前總市值為16585億港元,在港股市場排名第三。
不少人問到,為何中國移動沒有選擇在內地上市?其實,這也是受到當時宏觀與微觀經濟環境所限,當時部署在尚未回歸的香港和美國股市上市融資,存在眾多客觀與主觀因素,主要是當時A股市場容量較小,且低迷不振,實在無法承接中國移動的融資規模。17年后,當年的“中國電信”已蛻變為中國移動,而當今的“中國電信”則成為三大電訊商之一,兩家企業對市場的影響力依然巨大。
1999年11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正式籌組成立,上市主體開始部署更名為中國移動,隨后進行第2次增發新股和全球債務,達26億美元,并收購了福建、河南、海南三省的移動。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在2000年11月正式成立,上市主體第3次發行新股和可轉換債券,金額近76億美元,并收購了北京、天津、上海、河北、遼寧、山東、廣西七省市的移動,同時開始探討與英國沃達豐的策略聯盟關系。在2002年3月,上市主體進行第4次融資,透過向沃達豐配售7.5億美元新股,完成了對安徽、江西、山西、重慶、四川、湖南、湖北和陜西八省市移動的收購。最后在10年前的2004年7月1日,上市主體收購剩余各省移動,至此,全國移動實現整體上市。
與此同時,中國移動也啟動了對外的并購,在2005年10月,華潤萬眾電話被中國移動旗下的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私有化,交易于2006年1月12日完成,2006年4月更名為中國移動萬眾電話有限公司。2008年12月5日,中國移動萬眾電話有限公司的注冊名稱改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
面對境外的擴充,內地市場競爭越來越見激烈。中國移動近年來營收增長放緩,用戶市場份額下滑。作為內地最大的移動通信服務供應商,正面臨競爭對手的蠶食。為求發展及保持優勢,4G業務是主要的發展方向。2014年是各大電訊商的4G發展元年,各方將加大手機補貼的力度,中國移動正在進行大布局。
近期,中國移動再次成為投資市場的焦點:三大電訊商合組的鐵塔公司股權結構近期正式出臺,刺激了企業股價的表現,也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機遇。不少人問,中國移動需要注入最多的鐵塔資產,卻只能換取鐵塔公司四成股份,是否不公平呢?但是,筆者深層次去看,政府其實是希望改善電訊商經營效率及投資回報,對整體行業會有正面的帶動作用。而中國移動也將受惠于組建中的鐵塔公司,以及政府要求減少推廣費用的政策,估計鐵塔公司可為公司每年節省不少資本開支。注入資產需時較長,短線影響不大。不過,長遠而言,注入電訊資產勢必使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獲得中國移動的戰略鐵塔,對中國移動的競爭優勢有深遠的影響。
那么,中國移動的優勢及投資價值能否維持呢? 參考內地最新公布的《財富》2014年中國500強排行榜,三大電訊運營商中,中國移動排名最高,居總榜第4位,中國電信排名第15位,中國聯通排名第17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移動不僅在排名中領先,年營收也十分可觀,達到了6301.77億元,約為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年營收的總和。不過,中國的電訊行業正面臨急速的改變,中國移動在過去20年里平地一聲雷,奇跡般發展壯大,投資市場也不能排除未來將有新的電訊或科技企業,取代中國移動的地位。
因為,投資市場就是如此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