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發牌半年多,虛擬運營商的移動通信業務其實才剛應用起來。工信部此前已發放兩批共19家虛擬運營商,據了解第三批名單也將公布,預計將再添七八家成員。這么多虛擬運營商,消費者會選哪家呢?賽迪顧問互聯網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耿巖分析說,目前,已經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主要分為綜合渠道、電信終端和行業應用三大類,他們大部分會結合自有業務優勢來推出移動通信服務,這就要看這些自有業務優勢能打動誰了。
在虛擬運營商推出具體移動通信服務套餐前,市場曾對這些套餐的低價格寄予厚望。而事實上,虛擬運營商需要從三家基礎運營商購買移動通信服務,再包裝成自有品牌去銷售給用戶,立足基礎運營商給的批發價門檻之上,要長期打價格戰顯然不可能。因此,多數虛擬運營商并沒有打算從通信業務中直接獲得利潤,而是借助虛擬運營商業務獲得忠實用戶,并推出相應的增值服務,完善發展其原來的業務。
蘇寧、國美、京東、阿里等綜合或在線渠道商,優勢在于自有零售或電商業務,一般會通過業務銷售與話費掛鉤來吸引用戶;話機世界、迪信通等終端渠道商,優勢在于有與運營商、終端廠商合作的基礎及線下銷售服務網絡,從而可以將移動終端與話費捆綁,提供送機上門等個性化服務;巴士在線、北緯通信等增值服務商,優勢則在于增值服務和內容服務的經驗,可能將把內容服務與話費相結合。
可見,不同虛擬運營商將吸引不同的群體用戶。網購較多的用戶一般更青睞京東、阿里等在線渠道商,更換移動終端頻繁的用戶也許會被話機世界、迪信通等終端渠道商所吸引,喜歡移動健康、手機游戲的用戶可能會被樂語等增值服務商牢牢拴住。
不僅如此,虛擬運營商作為“二房東”在進入移動通信市場之初,也咬緊牙關不惜賠本推出了物美價廉的資費套餐,豐富了許多資費組合,并且價格更為誘人。幾乎所有虛擬運營商都推出了市話、長途、漫游合一政策,比如蝸牛移動推出的免卡側重于語音資費優惠,8元包60分鐘全國通話的語音包等,這對出差較多的用戶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虛擬運營商一進入移動通信市場,從價格到形式的業務創新已經給予三大基礎運營商不小的壓力,推動其大幅下降資費,多年固守的流量清零等條款開始“松綁”。中國聯通推出4G/3G一體化套餐,實施流量金額、使用量雙封頂策略。中國移動大幅下調4G資費,套餐外2G、3G、4G價格統一,并推出了消費者一直千呼萬喚的流量長周期產品和流量分享等業務。
但從目前市場情況看,簡單的價格戰難以長期立足于市場,低于成本的價格戰更無法存活。虛擬運營商要想存活于移動通信戰場,不僅要立足自身優勢推出服務,還要在業務融合上下功夫創新,做出差異化服務,才能吸引用戶。